“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阅读:3786发布于:2009-07-13 14:06 作者:中国油画学会

2008年5月10日“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议由水天中先生主 持。与会的艺术家和学者分别有:钟涵、尚扬、闫振铎、张祖英、殷双喜、徐虹、尚辉、安远远、梁江、潘世勋、俞晓夫、杨尧、忻东旺、孙为民、沈行工、肖谷 等,十位获奖画家:孙建平、管朴学、刘大明、任传文、薛行彪、张立平、杨丰羽、张曙光等也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发言摘要如下: 

孙建平:面对自然写生是有三种态度:一种认为要完全忠实自然,一般是写实主义画派的宗旨;另一种是以塞尚 为代表,把自然和自己看成平行的关系,在写生当中客体和主体自然融合,主观东西在里面占有一半的位置,比如:塞尚、马蒂斯、梵高,不满足如实的写生,把主 观的东西加进去;还有一种画家,把自然只当成是一种启示,在画的过程中以自然为客体,把自己主观的东西在画的过程中发挥出来,这是一些抽象表现的艺术家的 纲领。

我个人认为,在作画过程中,要把自己和自然融合起来。画画就是一种折中,一是自己和前人的折中,二是自己和自然的折中、 自己和当代潮流的折中,因为人们活在这个时代不可能不受周围思潮的影响。三是我的作品和自己喜爱的前辈的折中,并在写生过程中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出 来。

管朴学:我用语言不能完全表达出个人作画时的体验。就作画时间而言,《腊肉》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不是手 生,手再熟也得来回画,让气氛融起来、结实、自然一些,不过多考虑风格,能把气氛表现出来就好。有时觉得纳闷,别人花很短时间,画面看起来内容依然很丰 富,自己花很长时间的内容却像一遍画出来的。

刘大明:第一,画的素材来源不应仅是照片,还需深入生活。写生对于画家很重要,不然,所表现的人物就会没 有特点,缺乏表现力。画家在生活中要寻找一种自然热情。第二,不要只是为了市场。第三,艺术家还是有一种选择,包括自己的艺术气质和思想和人生、阅历、肌 理的选择,抓好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任传文:写生只是在绘画的领域里面做的事儿,不是说没有好处就不做了。如果不画写生就觉得不是在画画。当 语言比较贫乏或是没有什么想法时,就比较喜欢去自然写生,每次坐到大自然里面,有种特别丰富的体验,那是一种向往,一种思想,这种思想给画者一些启示,能 使画家在绘画表现上,从自然里面转换更多的表达手法,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满足。

薛行彪:这次学术研讨会提出“艺术写生”的概念,既切中了油画写生的要害,也是许多同行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总结。

实际上写生并非仅为了积累素材,或仅局限于锤炼自身的绘画语言。以艺术为宗旨的写生,既包含了强化对自然与生活的感受,也包含了对形式创新的思考。写生的过程,不只是涉及具体的绘画技法,更多地涉及作者的思想方法与艺术取向,因此,它对事后的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画画要有特定的“想法”,即便是写生,都要用心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即观察方法问题,“怎么画”的问题即形式构成问题,和“画成什么样子”的问题即艺术风格问题,所以看似平常的一幅写生,它是作者全面艺术素质的综合与体现。

现在写生中大致有三种状态:一是保持如实的描绘;二是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艺术处理;三是一开始便强调主观的感 觉,客观自然仅仅作为某种参照。也有极个别完全脱离客观,进入抽象的表现。前三种倾向各有所长,也各有利弊。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写生毕竟不是创作,创作允 许自由,但写生还需要一个尺度的把握,如果写生的过程完全以主观替代客观,容易抹去“写生”的原本含义;但在写生的过程中,从特定的感受出发,带来某种特 定的“想法”,通过艺术处理,使作品更符合审美的法则,更富有艺术的含量,无疑是十分必要与极为重要的,它是作品作为艺术而存在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 将“艺术”摆在“写生”前面,是对今后的油画写生确立了一个标准,也是这次展览及相关学术研讨最重要的成果。

张立平:写生必须要和自然有一个切入点,还需要有一些和自然有关的东西要做,如果没有就把这个东西带回家去做,这里最重要是自己的艺术品位,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

杨丰羽:研讨会题目的提法给创作者非常强的主动性,也提高到一个精神层面上。如果画家们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原有条件色体系,强调客观再现,油画写生总体来讲集中的范围非常小,艺术的作品创新面相对难一些。

关于当代社会生活这个概念,我的理解就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背景下,崇尚人的个性化展示时代,艺术家的创造是个性化的。

我对当代油画创作简单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技术的当代性;二是意识形态的当代性。

张曙光:老一辈先生画写生,能将写生、生活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所以先生们的写生也是艺术的写生,能融创作于写生。新一代画家在创作时普遍依赖照片,从生活到照片到创作,照片作为媒介替代了写生。

有前辈说,写生就像战场的短兵相接。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感觉。在写生当中获得这种能力,之后再进行油画 创作,与用照片创作完全不一样。我这几年有意—花功夫在写生上,从中真正寻回自己曾经拥有的艺术表现力和触及心灵东西,找回以往笔耕不辍的画写生时的感 动。

俞晓夫:最近几年经常有一些在外面的写生,慢慢也有所收获,但这种写生还是不同于60年代以前一直到解放初的以中央美术学院为首的写生。

最近几年活跃在中国的写生活动,对艺术家来说,都受当代艺术的影响,写生还是个人主观的东西比较多。作为一个搞创作的油 画家,写生不行基本上就是“水货”,因为写生是当场写的,对象在面前,有时候画一两个小时要出效果,这是硬功夫。我从年轻的时候起到今天,一直没丢写生。 我觉得搞创作的画家,最好不要脱离写生,不管是写生还是长期作业、短期作业。

我认为首先写生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功力;其次,写生在这个时代,已经边缘化了,反而成了另类,现在已经如火如荼的当代艺术,已经离开绘画本体,走到另外一种东西,人们崇尚的是一种“眼球暴力”,当人们看到很怪的东西,眼睛会受到一种暴力的侵犯,看到写生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个展览只是写生的一种回归,是重新把写生的东西展示一下,要引起大家重视。

忻东旺:这样一个展览的提出,画画的人感觉很兴奋,很亲切。相对于别的展览,如同开一个会议或者是出席一 个正式的宴会,每一个人要穿戴整齐,不免有一些假面孔,但是这样的写生展,看了特别感动,就像朋友聚在一起喝茶,娓娓道来,推心置腹的谈心。这说明了人们 对写生感觉,这种过瘾的东西是绘画的本质。实际上,它对画家来说是最本能的方式,尽管对有一些画家把创作、写生两种方式是比较分得开,但是,对另一些画 家,这两个都是不分开的。我的印象中,就没有写生这样的概念,要刻意提出写生这个词,我认为是种降格,回到一种很朴素的本能状态。提到写生,像在生活当 中,如同每一个家庭当中提婚姻一样,在婚姻当中提爱情一样,这样刻意去提它,刻意提的时候可能这里面有危机、有问题,办这个展览的意思可能或多或少有这方 面的原因。

当大家看到一些画家已经不满足于以写生的手段,从不同程度去实现视觉形象,或者是用视觉的形象来验证绘画的手段。手段与 目的之间,就不是那么互相借助,或者是以谁为谁这样的方式,越来越接触于画家自我内心的本能。“写生”这个词可能是一个西方的词,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叫写 真,真和实的差别是在于人本身的感受,写生多少还是有一点从自然物象表面的因素多一些。

我这么多年来坚持写生,一是形成了这样的比较习惯性的、本能性的方式,另外,在今天照相机对大家提供了对绘画非常方便的 一个方式的时候,很多的画家都离不开相片,同时也觉得缺失了很多。因为写生面对的自然,面对的人物,大家是要通过感受到,除了它的视觉形象之外,还有一种 氛围、味道、热量等等这些所有的因素都会触及画家对绘画语言表达的一种反映。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大家看到的照片只是靠以往积累的经验为手段,来实现一个图 像。

另外在写生的过程当中,绝不仅仅是画通过眼睛所看到的人,一定是画内心视象。这样一个环节对于绘画艺术来说是很重要的, 如果只是通过照片画,就省略这样的环节。当然写生它直接是影响架上绘画本体很重要的方式。目前大众接触到的当代的艺术样式,跟这种写生是格格不入的,这里 面有没有写生的因素,写生因素有没有价值是非常不同的,哪种更有价值,哪一种对当代文化更具有贡献性,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殷双喜:中国油画学会对写生这么重视,作为一个专题展览来做,意味深长。解放以后写生成为美术学院教学结 构的一部分,在座的先生在这方面都是很有经验和体会。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候继续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是不是简单的用对手工的崇拜去对抗机械的成像,实际上油 画在当代作为一种绘画,作为艺术创作越来越具有一种融合、交流的性质,而不是完全回到过去的手艺。

孙建平提到写生对自然的三种态度,也就是目前写生三个不同类型,我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写生的目的和写生的层次。作为成熟 的、优秀的艺术家,和学习状态的学生的艺术要求是不同的。对于个人来说,不同的艺术家,在不同的时期也有自己的目的,对一些画家来说,写生和创作就是一体 的,不是创作的身外之物。但有的艺术家把写生当成一个手段。

关于写生中的语言、风格模式问题。一个艺术家出去写生的时候,除了内心要忠实于对象,还有语言风格的问题。古人说的随类赋彩,不仅可以理解为色彩、颜色,而是一种色彩的语言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人某种语言系统是从自然系统中提炼出来的。

有一些艺术家语言风格面貌已经非常强烈,能被迅速辩识出来,这也是地域性和环境的提炼形成了一种模式。现在仔细看我们的写生,很多方法基本上是学院 教出来的,苏派加印象派大笔触的挥洒,因为要速成 了王克举的画展,他现在写生也和创作融为一体,大部分是在现场直接支画架子画,有一部分回去收拾,这 个收拾就提到另外一个问题,你写生和眼前所见,和回去以后背画自己的感觉、感受,或者叫画记忆。对着自然写生,背着再修再整,这个概念提出写生和对象不是 时时刻刻手、眼、心都是对应的关系,可能有时候有一段距离过滤。

最怕是这种展览如果把标签盖起来,人家说这是一个人画的,审美趣味差不多。大笔一挥很潇洒,色彩很协调,给人一种记忆的熟练,甚至是某种面对对象的 快感,但是,在整体上能不能有一种提炼或者是深入的发展,这就是语言系统和个人感受哪一个更接近真实的问题。当你提炼出一个语言系统就戴上一副自己的艺术 眼镜,这个眼镜是主观化的、有艺术格调的眼镜,还是用一种不戴眼镜的裸眼,直面自然,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只是程度样式不同。既然是不 同,能不能让自己的眼睛看自然更加不同,更加有自己的特点呢— 

徐虹:写生为什么现在在中国还是非常受欢迎—是画家要表现自己有写生的能力,或者是让画家在交流中获得心灵的放松,在接触使自己的技艺求得增长等等。

写生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有三点:

第一,艺术家还是希望与现实取得一种真切的联系。闭门造车做艺术还是感觉到一种危机,感觉到艺术的源泉、灵感、动力得不到新鲜的补充,写生这个途径可以使画家保持一种与社会平行的方式,使他能和社会保持接触,以此获得他和社会之间真切的连接关系。

第二,由于这种真切联系的关系,艺术家会获得源源不断从社会生活中,从自己周围的一些现象中获得一些新鲜的感受,这些新鲜感受会激发他的艺术激情,造成他艺术创作的动力。

第三,这两点作为一种艺术家创作状态的基础,同时会产生寻找和锤炼他新的艺术形式的可能性,有新鲜感受,不断的补充创作的动力和欲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会更新自己的创作形式。

这三组关系大概是艺术写生在当代社会继续有价值的基本内容。不是说艺术家只能用这个办法来解决我们的技术,毕竟有更深刻内在的需求,和艺术发展规律有联系的内在需求,才能造成写生可以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其次,是关于写生不同的方法。有即兴式的,看到对象突然有一种感动,马上描述出来,还来不及想象,来不及再仔细思考,艺术形象就出现了,非常生动,反应非常敏感。还有一种是对要描述的对象,本身已经产生的心里暗示,当看到对象就会激起一种回忆或者是某种文化的向往。

在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的写生形态,有的是关注于色彩的运用,有的是形象上的精神提炼,也有更关注于画面的结构,我想对这两种形态,拿最近做的两个德国的展览进行解释,同样是这种做法所能达到的什么样的成果。

德国的两个展览都是绘画展览,一个是浪漫主义到写实主义,一个是里希特的作品,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家作品里面很多是写生 的,一些艺术家画曾经旅行过的港口、城市、山谷、田野,从想象中提炼才画到画布上。最有意思是达尔,他写生在画边上写上几点钟,在什么村庄的角落里画他的 画,这是非场学,是绝对写生的,他不是凭想象的,更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但是,他画的神秘性和历史的怀旧感,和对这一地区的感情在他的画里非常凝练的概括 体现出来,不是随意所挥洒的,而是非常凝重的。

里希特通过不同拍坏的照片提取形象,是求真的。实际上也是更真切、深刻的还原现实,要抓住现实不放,尽管他画得是照片, 但从对写生的理解上来说,写生的现实意义是写实的,为什么不画一张完美的照片的原因是经过人工的修饰后,或是模特有意的装扮以后而失去了很多的信息,他认 为一些被拍坏的照片更接近于现实的本色,这两个画家提供了不同的两个方面,让大家看到写生有更多的意义和更多内在的命题。

如果仅从技术上、从精神上,对它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仅仅把写生看成一种课堂,或是艺术家的技巧,或是现实主义不可或缺的手段,作为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作为艺术手段,可以更多方面表达我们对当代社会的理解,表达我们的感情。

尚辉:经常会听到很多写生上的问题,在国画界的采风问题比较多,正面是艺术家深入生活,去体现艺术的人文关怀,但是,就中国画的创作上来看,采风的写生和创作没有太大的关系,或者说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结果这样的采风并不能给中国画的个性发挥、内在创作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

油画界也存在一些问题,较明显的是画写实的可能不是写生而是写图,而是从现实中得到一张照片,一个图像,画家通过图像再 创作。新时期以来,我们吸收了现代主义的绘画方法,强调主观的表现,心理真实的传达,和客观外界没有关系。接到请柬,对写生展览的题目本身就可以提出很多 的猜测和想象,但不管怎么说,在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由油画学会提出了写生的命题,在客观上起到了美术策略的重要作用。

油画引进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键是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判断衡量中国的油画,是延用西方的油画标准,还是今天已经 有中国自己的判断标准—否则中国油画在世界的语境中会有自身存在价值的问题,这显然带有国家美术策略、国家美术形象的战略问题。很显然本土化的问题,是从 油画家开始画油画就会产生的问题。今天这个展览,是中国油画家画的油画,无形中带有很多意象性的观察方法和表现形式,但从这里面会抽象出一些关于中国油画 价值判断的问题,或者是理论建构,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土化确实牵扯到用西方的语言画中国的事、人、山水的问题,因此要想有中国本土的问题,或者产生中 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就必须回到客体中去,用别人的语言重新进行研发、深化、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全球化的新时期,怎么样在这样的语境中形成中国油 画的特色,要回到原来的现实中。这个命题提出的非常大,这个问题提出超过展览本身。

写生能够给艺术语言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根据,这种现象和根据在我们中国画是不胜枚举的 观对象对于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和 语言的形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要当成一次性的写生,实际上是通过对审美课题的关照,发现一种新的东西,把这个东西体现到语言上的创造,也是美术史 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依据,这种写生是和社会和情感之间联系在一起的。

写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情感。真正优秀的画家可能选取的对象是固定的,我们谈到写生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习作,油画学会 提出这样的命题,是在当代油画中如何深化本土性的课题,这样的写生是带有创造性的意义上的写生,画家提出的一是语言个性风格的问题,二是情感的对象,发现 的点是很具体、细微的,而不是泛泛的。

最后,这次展览有很多优秀的画,但作品看上去还是类同化的比较多,在写生里面没有通过对象发现新的感受,通过感受生发在艺术语言上的创造,用的还是已有的看家本领去画客观对象,中国画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不同的山水最后都是一家方法,这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

我觉得写生的概念可以引申到更广泛的当下美术创造的问题,包括我们今天的语言创作、艺术观念,我们更多是要从当下社会问题、当下的文化现实、当下人文关怀来生发我们今天的油画艺术创作。

梁江:这个展览除了有亲切感外,还是画家平和的心态和真实的表达,这种随意性能直接的体现画家目前的状态。

刚才大家也谈了写生和创作的方式,受以前教科书的影响,我们总是要把写生和创作分出来,其实这个不能分。我想以前写生和创作的界定还是成问题的。油画学会把这个作为一个主题,或关键词拿出来做展览,眼光很独特。

写生最直接的体现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命的关系。中国画的写生和中国油画的写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写生是一种生 机,一种生生不息的灵魂,是生命对万物的感悟和体验,这样的写生才有生命力。对于一个真正艺术家而言,写生是有内发性的需要,而不是外加的负担,如果不是 自发的需求,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是虚伪的,如果艺术表达的东西是虚伪,这个作品就很难感动人。

艺术要表达的是精神性的东西,精神最难造假,如果我们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我们的作品怎能感人—抓写生就是抓到本源性 的问题。写生对于艺术家而言是有很高的要求,以前的误区是,把写生当成技术性的训练,是一个习作。无论是画成照片或者是和对象毫无关系这个写生是失败的, 好的写生面对对象不离开对象,又有自己的感悟,又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体现出自己的创造,这样的写生才有价值,这就是艺术里面最高的要求。写生并不是以前所 理解的只是训练的一个技术性的环节,写生有很多的误区,通过这个展览可以做一个重新的阐释。

闫振铎:展览中一些得奖作品给我感触很深。我想起85年左右讨论的一个观点,欧洲艺术家站在他们的环境里 面,画出油画是他们的风格和技法,中国人由于地域、人文环境、外部环境、感受、材料表现等因素,中国人不可能表现出好的油画。我不能认同这个理论。外国人 就说我们在中国的现实中画中国的油画,是一种非常新鲜的感受。因为油画只是材料的问题,拿到材料只要表现自己的感觉,自然有我们的办法。

几位画家面对面画中的风景,才有他们现有的成绩,才有他们作品感人的力量,这也是油画的中国学派发展的前提,写生就是要 面对中国的现实,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看中国人用油画的材料来表达自己民族特有的感觉和感受。詹建俊先生提出的自觉构建油画的中国学派已经在我们的展览中成 为现实。我们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评判艺术价值的取向,共通点是要表现社会的发展。

作为艺术家应放弃一些包袱,睁开眼睛看社会看现实,把最新鲜的东西捕捉到,并融入到绘画的艺术创作中去,这可能很偶然,稍纵即逝的,但把它呈现之后,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借鉴、一种激励,会激起很大的力量。

写生不要太追求字面的含义,这是中国的现实,油画是外来的东西,要多学习,关键是借鉴油画材料到底到什么状态,油画要达 到什么状态,要睁开眼睛看自己的现实感受。中国的油画本来已经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别,我们创作的取向非常丰富,这就是中国的现状和中国艺术家所要面对的现 实。要有一个谦卑的心态,不是要拜倒任何人的脚下,要学习他人,同时要有充足的信心和自尊,尊重我们的眼睛及文化传统,相信在当下甚至是今后,同样能够在 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

钟涵:写生首先要提倡一种精神,一种画画热忱的精神,为了捕捉画画的东西,什么都不顾。创作的激动或者是想到的办法,包括技巧上的灵机,不是预先想好的。我感到中国的油画家这种精神很可贵,如果教学生,热忱的精神是很好的教育。

第二,艺术表现方式有各种途径。写生是一种生活和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画布上体现,是靠眼睛、脑子配合。这个途径是非常直接的。

第三—生是一种创意,这个意包括意韵、意境、意匠。这种意象是当下出现的,于是现在出现了各种新的,不但是意匠,而且是具体实现个人个性的那种画法、画风的具体方式。

第四是能带起一种风气。90年代学生下乡回来画的写生,就是几个石头,几棵树,现在这个风气在变。

沈行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写生对画家非常重要,它是学画的方式,也可以是进行绘画创作的方式,对于油画 家来讲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写过一篇文章,於习作和创作称呼的问题,当时就有美术院校使用习作和创作词汇不一定准确的想法,当一个作品称作是习作或者是创 作,根据是当场写生还是在画室参考资料完成,以这个标准区别创作或者是习作,或者以其他的题材或者是标准衡量是不太正确,不如笼统的称之为作品。

写生的过程、方式,是画家寻求自己的个性语言很重要的途径。原因和摄影一样,我们人的视觉是有着高度的选择性,实际上不 是被动记录的过程,必定是主动探索的过程。人的眼睛观察一个事物,观察自己面前的景物肯定是有所选择,会看到一些,甚至会忽略一些,是有内心的选择,能体 现自己内心不同的侧重方面,这实际上已经蕴含了个性的因素。我认为在写生的过程,如果是很真诚的面对自然,面对自我,表达自我真切的感受,相信作品中间会 流露出个性化的语言,写生的过程对于一个画家个性的艺术语言是很重要的,同时,当在写生过程中习惯了一种语言,一旦成为一种不断重复的模式,可能又会带来 负面的问题。这关键是在于作者自己如何把握。

有写生经验的人不会跟着照片走,即使参考照片画出来的画仍然有个人主观表现的蕴含在里面。社会发展到现在的时代,写生的 一些功能可能已经不太重要了,比如说写生用来收集素材,拍照片是可以用来取代它的。但对于一个画家学会怎样画画,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写生的功能是永 远不会失去的。

杨尧:写生都应该是学生时代训练内容,也都是相当有功夫的,这次的展览,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水平相当高, 但有一个忧虑,现代教学对80后及现代学院的学生在写生方面有点淡化或者是边缘化。这个展览对于在校的学生有启示作用,要重提写生,用实际的作品唤起他们 对写生兴趣和认知,这是展览另外的意义。 

潘世勋:这次参加评选一共有6千多张作品,大部分画家的画很业余。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写生的风气进入了某种倒退的状态。有人认为西方今天都不写生了,是不对的。

第一,我接触不少西方现代的前卫画家,还是画写实的,另一点,西方画家从写实到抽象和前卫是一步一个脚印画过来的,虽然很多的画家放弃了一些东西,但从写生得来的观念和欣赏标准在现在最前卫的画家中还保留着,西方的油画是在写生的基础上画的。

现在中国的画家面临一个不同,过去比较封闭,大家画比较老套的,今天要一步跟世界接轨,中间的跳跃式不能跟西方一样的。艺术家创作应该是折中,画家里面主观成份可以占到80%,但是还得保留20%客观的感觉,如果在教育上不能把握好这一点,会让学生误入歧途。

根本问题是,艺术家应该怎么走对,今天应该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理论家要再深入探讨,不然将来中国的艺术发展会有一些困惑。 

孙为民:写生对于在美术学院学习的人来讲,这是伴随自己学习、研究的整个过程,没有写生没有办法学习绘画,画写生不在于画出什么样的样式,不在于画出好的作品,主要是能力的积累。

通过写生有四个能力,一个是观察能力,要学会看到有意思的东西;二是感受能力,在你看到的东西,能抓到从整体到局部,从 分析到综合,能反映自己特点的东西,这样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三是写实能力,写实能力不仅仅是普通的基本功,在写实的基本功上,在写生中是不可忽视的才能 和功力的积累。四是一种变通的能力。观察、写实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变通能力就不行。现在这个时期提出,通过写生来提高创作者的基本素养,在这样的训练过程 中,要观察社会、观察自然,通过实地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手去画,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中国绘画发展的根基。

肖谷:要在学习了解的过程中开展写生。对于西域文化的了解在写生当中的起到重要作用,有一种被文化呼唤的感觉。那次到过新疆的一个古遗址,看了之后再来画,明白了写生本身的文化涵养。

写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还是要的。无论是写生还是速写,或者是创作,对我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作品,每一个都很认真的对待。这次写生他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看,真正好的写生无论是画的多么的精密或是几笔,但它的灵魂在。

尚扬:我能像现在这样比较自由的画画全靠写生,以前有很多的小画上面写的时间都是1月1号, 都是坐在雪地里面画。那个时候是长久的写生养成的习惯,面对对象特别的畅快,和现在的心境是一样的。从81年开始,一边画自己的创作,同时一边用新的方法 写生,就用高丽纸,这是一种不同的绘画材料,到色彩非常贫瘠的地方去,连续三个夏天,在黄土高原待下来,完成一种方式的转变,在这里不用多的颜色画画,放 弃空间、深度、体积、色彩关系来画画,通过过程完成一个转变,从客观走向主观的方式,实际上很感谢写生,没有这个集中的方式他完成不了转变。

现在回头来看,今天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大家更多是受益于写生的过程,对于艺术深刻的理解,对艺术观念的转变,对艺术方式的改造,都在做这个事情,今天的写生就不一样了。

刚才听到大家对写生这种方式肯定的同时又很担忧。我觉得不必,原因有二。首先,中国的写生传统还会继续下去。从这个展览 里看,这好像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写生展,到今天这个水准是向前提高的,不是下降的,后继有人,而且这个风气很盛,参加的人很多,来参观的人也是跟绘画有关的 人;第二,写生是我们学习艺术和绘画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视觉经验的获得可以从写生得到,也可以从其他方式得到,而且今天综合的方式越来越多, 获得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今后艺术方式的发展无限量,写生是其中一种。

安远远:油画学会在这几年办展过程中,第一,有一种文化格局的思考,这个意义非常深远;第二,当代艺术写生是对当代艺术创作的文化精神,包括绘画技巧的一种回炉与考验。

大家在看西方的时候,还有一个误解。从写实主义一直到后印象,认为他们不写生了或者是不太重视写生。最近我去美国和俄国,看到很重要的大学,他们对写生还是非常重视的,他们比我们占有更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很好的博物馆和文化历史的积淀。

我们对于艺术观念的判断,对西方也没有做反思和思考,特别是我们当下绘画创作和商业格局里面,政治资本和商业资本共同运作的现代艺术已经走到了非常 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包括和那些操纵的艺术画廊老板和画家来谈,他们说,这种符号的方式和政治意图的方式,只有两年的市场预期了。面对中国当代的文化格 局,大家要有明确的认识,这个认识里面应该是有组织,有群体行为来做这些事情,否则很多事情会陷入被别人预设的悖论里,很容易丧失自我。

张祖英:今天的展览反映很好。当初六千张画送来的时候,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因为淘汰率是99%,要经过逐步淘汰,基础工作是大量的。

在最近三四年间,组团写生的方式是在现在经济条件生发的一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15人以上的写生团,全国各地海内外的 写生大概有二、三十次,每次的写生产生的作品都有一百多张。基于这样的大量实践,使得最近几年写生的能力积极增长并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不是所有国家的画 家都要真正去写生,而中国这样大规模的情况在全世界可以说是没有的,这个现象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参加了很多次写生团的活动,每次去画画的朋友们压力都很大,决不是去玩的。大家画完以后,都挂在墙上,无声的评议,生 怕落后了。这于是一个高级培训班。之前不断听到有人在说,中国油画界也开始走穴了,但凡是经历过这个过程的都有体会,写生确实是一种个人及艺术体验增长的 极好机会。

这次写生展对于促进中国油画创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意义,起到了一种很重要的催化作用;对于各个艺术学校的教育也有特别重要的意。

水天中(主持人):此次的讨论会浓缩了对多年写生实践和经验的思考,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一是绘画作为一种 视觉艺术,如果把它和外界鲜活的自然、视觉印象截断,就等于否定了自身。之前的诗歌界,韵味去了,语言逻辑不要了,最后发现等于把自己否定了,失去了读者 和作者。绘画所谓视觉艺术形式,不能把鲜活的、不断变化的视觉感受截断,这是写生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再一个谈到中国油画家的特点,想起中国很有名的老哲学家曾说过,中国人的思想是生命性的。中国的思想不是纯粹的理论性, 而是理论思想和整个生命融入在一起,孔子、老子、庄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把他们的书面语言提取出来,都是太简单,但把他和整个一生的活动过程联系起来,才能 看出他的价值,中国油画家也是这样,艺术境界是生命状态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