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根兴

现任: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油画学会副主席
解放军艺术系列高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解放军美术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现任职于总装备部政治部文艺创作室
返回

以心写史

作者|张祖英发布于:2009年07月02日

我熟悉骆根兴的作品先于认识画家本人,2003年筹办“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期间,解放军油画展厅内由部队画家骆根兴创作的大型历史人物肖像画《西部年代》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画面成功的塑造了四位具有鲜明性格特征为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国防科技事业开创者的艺术形象。作品没有展示特定的事件或情节,而着力于画面人物的精神刻画,错落有致动作各异的人物布局,星月形弧形排列与后景顽强生长的胡杨林,组成一幅具有象征意味的感人画面,处在画面中心的聂师柱杖端坐,坚定有力,左侧基地司令李富泽双手插袋面容爽朗而带火爆的神情与右侧站立具有军人气质略显儒雅的政委粟在山互为映衬,其后在胡杨树前的是被称之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面目神情则更多的显出智慧的气质。观者从中可感受到画家在作品中所注入深切的情感,而造型语言运用和作品精神内涵的体现处理的十分和谐,动人的艺术魅力油然而生,这幅作品后来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并获油画艺术奖、“全国十届美展”金奖、“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展”再获中国油画艺术奖,同时在部队评奖中,获得了“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奖、解放军文艺大奖……等。骆根兴这位军事题材的优秀画家得到了艺术界的热切关注与肯定。     后来我认识了这位作者,与他在油画创作笔法雄健的创作印象不同,本人身材不高,戴一幅眼镜,给人一种含蓄、内秀的感觉。但谈起艺术来却滔滔不绝,得知他本人就曾在导弹部队基地工作过,亲历了各种甘辛,对我国国防科研事业怀有很大的情怀,完成这幅作品的创作,固然是基地生活的经历为作品提供了极好的生活基础,但真正全力投入却是受到了心灵的触动,作者谈到每次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都要到烈士陵园看看,缅怀埋在戈壁的英魂,但当有一次在烈士陵园看到了新增加的庄严肃穆的聂师坟墓,激起他联想到建国后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在那坚苦的年代带领地方和军人科技大军研制原子弹、战略导弹和卫星,创造出了人间奇迹,而今天这位老人家的尸骨永远埋在了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我的心被完全揪住了”,正是心灵的激荡,萌发了为这些历史功臣造像,使之永留史册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创作的潜力,再加上以住对画中的人物有过直接的接触的经历而怀有感情涟漪,使他能倾情投入创作之中,的确艺术作品的产生和贯穿在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精神环节的敏感度是那样的密切相关。《西部年代》作品完稿后的他深情的写道:“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完成了这幅创作,了却了一桩心愿,面对已经完成的四位功臣的肖像,我的心情还是不能平静,那个年代还是久久挥之不去”。这幅来自生活真情体验的作品能够取得成功,做到以心写史以情感人,不是偶然的。     骆根兴1955年出生于河北,14岁就进入部队的大熔炉,从士兵到电影放映组一直热衷于基层美术工作。不断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热情从事版画、宣传画,乃至部队演出队的绘景工作,只要涉及到能动手绘画的事都极有兴致的倾情投入,从1980年起不断发表作品,逐渐展露其艺术才能,在基层部队的培养下,于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从此走上了专业的创作道路,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解放军总装备部文艺创作室的专职创作员,作品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勤奋的骆根兴这些年来创作了大量作品,如反映以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过程中八路军战士情感波涛为背景的《大敌当前》(1997)、《攻克锦州》(2001)、《铸堤》(1998)、《明亮的眼睛》(1992),以及表现西部建设者生活的《希望》(2002)等。除油画作品外,还有不少版画作品,如《星光灿烂》、《当代人》、《静默的世界》、《戈壁新城》、《黎明》等,可说是成绩骄人,这不但是骆根兴勤奋努力和深厚的生活积淀的结果,更是他对军事历史题材的创作有着独特的思考。对所创作的题材有其独到的见解,用心灵去感受,做到笔从心走,物我两忘的境地,这是十分可贵的。     军事题材的油画创作,是我国油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题材创作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换也正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国的油画艺术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部队艺术家,表现军人生活,表现军事历史事件作为军人的责任义不容辞,但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里“左”的思想影响和对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片面的理解,在艺术探索过程中对如何从生活的表象去挖掘精神内涵,从技术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军事画创作如何从重共性转为注重作者个性表达。军事绘画如何不满足琐碎而单调的“真实”,不满足概念化和说教的表现而进入精神内涵的思考。常常面临许多尴尬,但这也给我们有志于探索这个领域的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应该说历史画的创作,属于艺术作品序列,它不是历史事件的图解,应是艺术家对历史的感觉,反映当代人对历史的认识与思考,因而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以往许多优秀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大家所熟悉的军队画家孔德创作的《出击之前》只通过朝鲜战场坑道口两个战士动人形象就真实反映了志愿军的精神气质而成为不朽的作品,通过个性来概括共性。再如俄罗斯的莫伊申科创作的《红军来了》、《胜利》等作品,体现了国内战争和二战的心灵感受,而成为俄罗斯国家艺术宝库的珍品,骆根兴认识到当前军事绘画中的困境并不是题材样式的过错,实在是我们创作者自身认识的局限和观念的问题。对军事题材历史画的创作研究和进行的勇于探索是当前我国提倡现实主义创作道路面临的重要课题。《西部年代》等一系列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成功正是体现了作者从生活感受出发,善于思考和捕捉画面灵感以旺盛的创作精力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对当今的军事题材历史画的创作,如何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根据生活现实的变化,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作出有价值的探索。   张祖英 2006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