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英

现任: 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秘书长
返回

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的崛起

作者|张祖英发布于:2009年06月08日

“中国油画展”(1988,上海)是建国以来,也是中国自有油画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除台湾省外)油画单项大展。它以从全国精选的440幅作品的宏大规模,三周展期中观众热潮持续高涨,参观人次高达13万的空前盛况而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目。这次大展,不但是当代油画创作成果的全面显示,也是从总体上总结了我国油画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所进入的新的艺术层次,同时标志着油画这门外来艺术,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探索和曲折道路之后,今天已成为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迈向一个充满生机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次展览已降下帷幕而成为历史。这里我们把凝聚着老中青三代画家心血的精选作品汇辑而成册,献给当今和以后的人们。这一幅幅作品就如一滴滴溪水,汇成江河、汇成汹涌澎湃的浪潮;每滴水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向往着大海;正如每位画家都是自觉地追求着自我,而又不自觉地合成了某种绘画之流,甚至汇成了某一时代绘画的基调。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支配和推动这艺术之流,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浪潮中沉淀下来的是什么?卷入巨流的又是什么……我想说的就是这次画展的背景和它显现的端倪,以及我对它们的粗浅的随想。 一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可它在人的一生中却是个不小的数字。如果逢上政治,经济生活的风云变幻,激流漩涡,那么10年的变迁往往是天翻地覆的。在当今改革洪流中产生的“中国油画展”不可避免地具有了自己鲜明的印记。     一方面,作品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油画艺术已经有了质的变化。那种长期以来画坛所存在的封闭、狭窄、大一统的格局,已被油画家们大胆的创造所冲破,形成了目前这种多元、多层次、多样化的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另一方面,透过作品可清楚地看到画家主体意识的觉醒,绘画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意识的深化,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溶中进行的新境界的开拓。如在表现手法上具有欧洲早期油画传统影响的《七里铺》、《苗女》、《北方姑娘》、《鸽子》、《阿米子和牛》和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我的梦》、《蓝色的天空、灰色的环境》、《同存宇宙》、《后古典?蒙娜丽莎之后》等。在题材方面,有以表现现代文明的《讲座》、《医生》、《今晚没有爵士》、《大提琴手》或表现边陲小镇古朴民风的《边塞十月》、《泸沽湖的传说》、《小镇》、《辽西灯会》、《遥远的地方》、《北萨拉的牧羊女》,有表现革命历史的《冬日晨曦》和地方民族风情的《老橹》、《阔时节》、《于田人》、《红云》等作品。不少画家着力于追求作品的哲理性和更深的思想内涵,如《为周末晚会扮演丑角》、《部长与我》、《无字碑》、《人的系列-白昼黑夜的白昼》、《经塔》。有超写实主义作品倾向的《青年朋友》、《旧家新世》和具有装饰意味的《黑、白、灰》、《白色的台布》相映成辉。与过去相比,油画的技巧和表现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过去明显可见的生搬硬套的痕迹已鲜见。无论是具象、抽象的作品,画家的个性都已得到了发挥。展品中就有不少是以表现技巧和表现力获奖的作品,如《一次义演-纪念格尔尼卡》、《牧牛图》。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历来被视为异端的纯抽象艺术的《生灵》、《肖像》等,不但得到展出而数量又占有一定的比重;一向被视作禁区的人体艺术《土地、蓝色的和谐、土地、黄色的和谐》第一次在全国性的画展上获奖。别出心裁的《老屋??第九个局部、窗、明瓦》用写实绘画的逼真表现和古老木构建筑的巧妙结合,在打破绘画和非绘画性所进行的探索,从多方面引起人们的兴趣。     “中国油画展”几乎包括了从欧洲文艺复兴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各种风格和技巧。总览这些作品,明显感到一路伸向欧洲传统艺术,一路朝向西方现代艺术,中间展开了广阔的包括不同形式的艺术领域,琳琅满目、生机盎然,是中国油画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别是不少优秀作品出自不见经传的年轻画家之手,他们思想新颖,出手不凡,成为这次画展的重要特色。可以说这次大展标志着我国油画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它显示的成就与水平,作为现在与未来的交接点,向我们预示着一个更繁荣成熟时期的到来。     如今的局面应归功于改革开放,封闭的大门洞开,东西方哲学观念与艺术思潮蜂拥而至,使艺术家眼界大开。一些致力于改革的画家,吸取了新的绘画语言,如潮水向干涸的土地倾泻,中国油画家用自己勤奋的劳动迅速拉近了与世界绘画水平的距离,中国油画开始为世界瞩目。     有些中老年油画家曾不无感慨地想到:某种局面的改变创造了这么一种局势,它使老幼或不同层次的人面临同一个起点。以往的积累往往等于零,这就使本来就最终占有优势的年轻人更为有利。但不管怎么想,最终都要自己前进。因为这里最先引进了自然淘汰法和现代竞争意识,虽是后生可畏,却又纯属自然。正为此,油画的发展才如此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