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敏

现任: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返回

在中南海里作画

作者|邱瑞敏发布于:2009年06月08日

记得1980年的初夏,我坐飞机来到北京,在机场迎接我的是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和中央警卫局的姚法昌。在汽车里,华老便给我交待了中南海里要画两幅历史画,为配合毛主席故居的对外开放……不用他多说,我已明了这次来京接受的创作任务之重要。那时,我正年轻,精力旺盛,常画一些巨幅油画。心想,只要我认真对待,是会圆满地完成任务的;再说与我一起画的还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他是一位比我长一辈的油画家,从中我还会得益匪浅。    我们也真是马不停蹄,第二天就开始了创作的准备工作。我们作画的构图是根据胡乔木给我们口述的历史场景:“在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同志在夏天的晚上,经常在菊香书屋院内西北角的草坪上开会。”提出这幅命题画的胡乔木当时是毛主席的秘书,对这一段历史印象深刻。而如何生动地再现这历史的真实场面,如何才能更精确地表现第一代领导人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成了我们画家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了。     我们并不先忙于画草图,而是来到菊香书屋作现场体察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书屋位于丰泽园内最里的院子,院内四周是厚实精细的瓦屋,屋前排列整齐的大红柱子形成了一条长方形的长廊,院中央树木高大,幽深浓密,地上覆盖着起伏柔软的绿色草坪,空气中不时清香飘逸,让人顿时肃然起敬,这里可是曾经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丈尺之地啊!同时,由于职业的敏感,即刻意识到,院中环绕四周的深绿色的树丛正是烘托人物的极好背景。     接着去了新华社,我们几乎翻阅了五十年代这些领导人的大部分活动照片。又去了中央新闻纪录片厂,细心地寻觅创作中所需的人物形象角度和特定动态。资料的充分给我们创造了可挑选的自由度。除此之外,我们还走访了一些中央领导的警卫员,他们提到毛主席爱抽烟,少奇平时常穿布鞋,而周总理的警卫员说,“你画的时候不要忘记总理在夏日偏爱穿短袖衬衫和风凉皮鞋”等等。他们生动形象、一点一滴的回忆,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我们捕捉领袖人物的个性特征、气质和风度。     我们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创作程序进行,自然而然地在心中酝酿出画面。于是,水到渠成,草图便跃然纸上,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了。之后,便是塑造和表现,为了更好地运用油画这一表现力强、造型严谨、色彩强烈、有立体深度的优势,模特儿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演领袖的演员是最佳人选,巧的是,我曾在上海学习班里认识的吕复,当时正在京出任中国青年话剧院的院长,在他的帮助下把这些演员请进了中南海,并搬出各种道具。这些功底深厚的演员一看草图就领略了意图,进入了角色。我们俨然成了导演,认真地观察和安排着每一环节,使之人物疏密、动势呼应、节奏变化趋向理想和合理。     与靳尚谊的合作始终是和谐、愉快的。即便在放大制作过程中,也一直是共同讨论研究,不分彼此,分别进行具体塑造,最后再作总体调整。我们画得很认真,画面刻划一丝不苟,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不得半点马虎,毕竟画的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伟人,除了画得逼真和生动,还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胡乔木看得更仔细,对画面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推敲。如原画面上只有一个圆台子,他说,少奇、陈云要放茶杯就太远了,既不方便又不合理。后来我们在画上加了一个台子,为了画面的变化,旁边画了矮冬青,力争完美。经历了整整四个月,这一历史画卷《共商大计》才得以完成。     次年五月,我又接中央办公厅来电,请我速飞北京赶画另一幅油画,要在七月一日前挂上墙。市委办公厅的同志安排我第二天坐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专机赴京,但由于没有联系上我,结果我迟一天到京。这次的任务更为艰巨,画的是在颐年堂里的政治局会议,人物之多,画幅之大,时间之紧,是我生平第一回遇到的创作难题,而靳尚谊去了新疆,这幅巨作要我一人完成,担子确实不轻,看来只有拼搏了。    中南海里的夜晚静悄悄,在暗淡的暮色中,几处窗内闪射着星星灯光,想必是中央领导仍在工作、操劳国家大事。抵京当晚我立即赶画草图,好在这幅画的构思和收集素材的准备已在去年就绪。自那天起,天色刚透出一丝白光,我便在画布前作画,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分,我仍没有放下画笔。警卫局为我安排了小灶,三顿饭也由战士送到画室。我的临时画室离书记处不远,每次送画稿总是骑上自行车往返于两处,可谓是分秒必争、日以继夜地连续作画。那时正值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我清楚地记得,七月一日清晨,雾朦朦的天色笼罩着整个中南海,眼前的景物似现似隐。在几个战土的帮助下把大幅油画《战友》从2号楼抬到丰泽园内的颐年堂,一路上已有些中央领导在散步。他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一番,有的随画来到颐年堂看看挂在大厅里的效果。看到大家满意地点头,我也忘了多日的疲劳。     此后的每逢周六、日,来自全国的成千上万人士参观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故居。我也常来到丰泽园看上一眼,关心着画前的观众对此回的反应:有的在细心地辨认画中的人物;有的三五成群地议论着画中的情景。此时,我感到一种收获感。作为画家,一幅作品能在人们中引起认同和反响,并留下深刻印象,那么你算真正完成了一幅作品。上述两幅作品已编印在《中南海画册》里,作为珍贵礼品向外国首脑和友人赠送。     从此,似乎与中南海有了缘份,我每次到京都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同时我也不断为两幅历史画的修复和保存进行努力。这两幅表现重要历史事件的历史画,陈列在事件的现场是具有多么珍贵的价值!历史画和历史一样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