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波

现任: 中国油画学会艺委会委员
中央美院壁画系主任
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返回

写生杂记

作者|孙景波发布于:2009年08月10日

“面对大自然写生,我体会:这便是在欣赏、在解析、在“临摹”“上帝的作品”。可感广大之极,精微之极的时空境界;可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象灵韵,陶然于山水之间,会心于造化之美,在绘画体验中有最多的乐趣。     大自然是静默的,感应那静默的意象,引发着画家心中的千言万语;那意象中千言万语的感觉,又是妙不可言的,让你心热,让你手痒。     天南地北的空间之异,四季晨昏的时光之变,山川草木的物华之奇,在时空交替之际,气象万千。“你”身临其境,“你”体验:在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接受洗礼,“你”一定会悟道,那是画家们必经的“修行”之途。     “你”去“随类赋彩”,“你”去“因物象形”,你把自然景象转化为“你”感应的画面??这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的过程,是绘画语言发生和不断演化、升华的过程??自然自在,法无定法,以写生师造化,应目会心,于“无法”中生“有法”;     自在自然,道无常道,借造化通心源,得心应手,转“化境”为“画境”。     我深信:东西、古今绘画皆源于此道!“     望大漠寥廓,山川雄奇,令人心魄震憾.使我想象,天地之初,地球如是宇宙间一滴熔岩,地表一切物质都是液态的,是流动的,“造物之神”更像一个大乐队的指挥,“他”挥舞闪电,激起万千雷霆,卷动狂飙飓风,天地都在排山倒海的大旋律之中,激荡、震动、交响,……当那开天辟地的乐章结束之后,万物渐渐凝固,渐渐归于静寂,渐渐成了,我面前这画面!,这如海涛般的群山,流动的大漠,亿万年间的造化,唯大自然才有这样的大手笔!才有此大气象,对此谁能不产生崇拜之情!?     任随笔在画面中描摹运作,目光在造化中顾盼巡视,忽然觉得,画家也如是一个交响乐的指挥,在大自然中,指“妙”取“要”我在自然之中,自然在我画中那自然中有自在的形态、调子、旋律、节奏、神采、气势,如这海涛般的山群,流动的大漠、、、                       “应目存心”,感应之际,笔下自有:轻重、连断、徐疾、虚实、跳荡、运转、节奏……     “手随心运”,“触类生变”,眼手之间,当是一种物我交流的感应。           只有对物象结构有彻底而明透的理解,才有大胆无拘束的表现。大匠运斤,挥动如风,而不失之毫厘,疱丁解牛,游刃有余,自谓非技也,乃艺也,“艺”是技巧出神入化的表现,是体现思维转化为表现时 的一种自由境界!     好的状态,应如同好的演员能随心所欲进入各种角色。 你宁可无“风格”,无“个性”,无所谓自家“笔法”,你须心随感受而生情,手应造化而动笔,在大化之中,师法自然,与自然共舞……。     画家面临物象写生,应若敬事造物之主,唯情真意诚,而后灵感生发,运笔如在造化间神游,不觉物我两忘,如自在自然,而自然自在,捉形态之变于瞬息之间,存情彩、精神于尺幅之中。好画,以笔求之,笔笔是物象,以物象求之,物物见笔,如此,则通篇是性灵渗透造化的和谐,是气韵贯注于感觉的契合。     中国画论“应物象形”旨要在“形神兼备”、“传移模写”,道化于“触类生变”,“师造化”,终归能再出心源,体物观情,要能“察微知著”,“应目会心”,集经验感受而能“潜记默识”。执笔临案之前,要如“有成竹在胸”“意在笔先”的感觉。所谓“意”,则多指画中寓含诗情、哲理的境界,指超乎具体形态的精神气象。其境界气象是指行万里路的见识,读万卷书的学养,有此等胸襟,作画时才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心手相师,随意而运笔,因笔而衍意,笔墨应机变化,情思结成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