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研讨会摘要

阅读:3626发布于:2009-07-13 13:58 作者:中国油画学会

由中国油画学会与《美术观察》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距去年在北戴河召开的有一百多 位来自全国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参加的关于中国油画现代性研讨会专题会的第二次重要会议,此次会议于2008年9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由 《美术观察》杂志主编吕品田先生主持。会议主题:从“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看中国现代油画发展现状。会议议题:1、 中国现代油画创作的价值取向。2、中国现代油画创作的主题内容与表现手法。3、新世纪中国油画家的创作心态。与会的人员有:詹建俊、邵大箴、张祖英、水天 中、范迪安、贾方舟、尚扬、尚辉、钟涵、闫振铎、黄河清、彭峰、王镛、俞晓夫、徐虹、王端廷、周长江、殷双喜、安远远、庞涛、孙建平、查国钧、忻东旺等四 十多位艺术家和学者。以下是会议发言摘要:

吕品田:此次展览包含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艺术在各个方面积极探索性的成果,充分体现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油画的自主发展及自觉构建 中国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的宗旨。展览既对油画概念有挑战性,又体现了拓展意识。今天我们在这里还要做一些思想和学术上的梳理和探讨,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格 局做一些展望。

邵大箴:在我看来,这次现代艺术研究展的成果应该给予高度肯定。

现代主义是从现代性过来的,中国艺术怎样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中国的艺术怎么具有现代的意识和观念,为什么搞现代艺术研究展,这是值得讨论的。

西方走过一段现代主义的历程,又对现代主义提出质疑,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运动和观念,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不是完全对立的,现代主义还 在延续,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从70年代后成为主流,它是批判和质疑艺术的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也可称这段时期为西方的现代阶段,但两者艺术美学追求的目标 和方向是有所区别的。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最值得借鉴的两点:一是现代主义的极端主义,批判传统文化,强调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或艺术之间本身的发展,两者都有过激的主张, 而这种主张已经在西方的文化和社会里面造成负面影响。二是现代主义的中心论,现代主义一元观念,也是极端主义的反映,以城市、男子为中心,反对边缘文化, 对少数民族的压制,这是现代主义的缺陷。而后现代主义提倡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后现代主义形成了独立的创造性形态后,它的创造性成果却 不多见,而且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失去了生命力。

西方现代主义是被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所否定的。那为什么中国现在还要搞现代艺术展览,研究现代性呢—首先,我们至少要研究当代中国艺术往哪个方 向走,有哪些道路可以走,还有什么可以再往前推进的。第二,中国的艺术如何从西方艺术里面得到一些经验教训的借鉴,从而推动自身艺术的发展。第三,我们艺 术创作实践里面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当前社会现实和现代进程有密切联系,这个关系怎么样把艺术和时代及当代的社会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这也是值得我们研 究的。

综合来看,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世界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创造成果。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提出的质疑和批判也是有价值的,对于西方校正现代主义方向也有着 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完全否认西方现代主义创造出的成果,所以,今天西方现代主义是根据西方实际生活的需要和审美需求,艺术本体发生的问题等而逐渐产生出来 的艺术各种流派,这是有它的必然性的。那我们的艺术从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能从西方现代主义的必然性中找到我们的必然性吗—又怎样能找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呢—

要从传统到现代找到这样的道路,当然不能全盘照搬西方,但也不能否定我们以前学习现代主义阶段的成果,我们可以挪用、借鉴、改造,但总得来说不能重复西方的创造,艺术必须要变革。

搞现代油画研究展的原因,归结为一句话:我们不是重复西方现代主义之路,我们要研究中国的现代艺术,并把中国的现代艺术向前推进。这里有三个基本条 件:第一,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第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创造现代艺术丰富资源;第三,有国外百年来取得研究和创造现代艺术所走的道路,值得我 们借鉴。

最后讲规范性和个性的问题,我认为两者都重要。艺术有一定的规范,这是前人建立的约定俗成的东西,是大家的共识和追求。共同规范基础阶段在学校教育 里面,它在艺术家的基础阶段是重要的。作为创造来讲,个性又非常重要。缺少个性的发挥及个性特色是谈不到创造的。艺术教育规范更重要的是不能过分强调规范 性,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但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太强调艺术的个性,否定艺术的规范性。

范迪安:如果一个理论探讨能围绕当下的艺术创作状况来进行展开,尤其是艺术家从实践角度来参与,就能达到相互激发思维,共同面临一些路线和课题。我觉得油画学会是有这样的学术传统,对于传统我们的学术建设非常有意义。

回顾这次的研究展,首先要归功于上次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国油画现代性的研讨会,那是学术的结点。我认为是在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作为中国油画,这种特定的画种,在中国存在、发展、演变的文化身份,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用“身份”这个词的时候,是谈一个时期的文化现象,或 者是谈艺术家自己的民族或者是宗族迁徙、漂泊的身份,但是油画引进中国之后,可以用文化的身份来看油画,因为有一个类型,油画在它的原产地,也就是西方是 自己正常发展的,但它一旦引进中国之后,就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种类增加有一种参照,这个参照后来就变成了和本土绘画方式的一种相提并论的绘画种类,所以,他 就超过了绘画类型原来所能涵盖的意义。一旦一个画种具有这样的功能的时候,我们说这个画种或者是这个类型具备了文化身份的特性。语言范畴的问题上升到文化 问题,不仅中国油画本身特别值得研究,而且也值得国际学界研究。

第二、北戴河会议围绕现代性的问题,进行清晰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把现代性这个课题放在中国的语境中讨论。其中关于现代性的问题,一定要从中国的时间 纬度来看,否则会犯知识性的错误。这两个都是这样,一个是油画身份问题,一个是现代性的时间纬度问题,都要依照中国的实际,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进程进行 考量,就会形成一个讨论共识的基础。

这个展览能够让人看到中国艺术家在这个时期,关照全球感同身受于整个时代的根本性变化,同时,又立足于中国的自身特点。

我们坚守油画不是简单的坚守绘画的方式或者绘画的技巧,而是坚守根据中国的实际所形成的这样一种文化语言用来表达当代, 所以,油画身份问题可以让历史学家谈论,但是,作为用油画的表现力来讲,在今天我觉得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整个艺术当代重要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80年代社会 性的内容增加了,一方面,艺术形态上过分丢失了原有的本体,我们中国的油画在这个时候吸收整个国际艺术的优长,比较多的把自我和社会联系起来,立足于自我 的视觉经验和社会现实的观念;另一方面,在艺术的形态上,西方的艺术不断丢弃和改变,而我们应该坚守和吸收,也就是这次题目:拓展与融合,显然这个路是有 价值的。在坚守的过程中,在量上能够做到多少,特别是在视觉经验上的能不能融合更多,这是油画语言感受问题,这也是展览中有部分作品做得不够的方面。有些 作品显然是非常注意吸收了摄影、录像,当下的各种图像的方式,都能把他吸纳进来,同时转换为油画语言的塑造,给人带来了绘画的和如今文化情境有更多的同构 关系的感受。

我们在理论认识上也有一个思路的调整。相当长时间以来,我们在理论的依据或者参照上,比较多的注意到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学 界,过分注重后现代这样一个范畴问题。这只是一个学术观察点,其实有没有所谓后现代的东西,都非常值得考虑。如果我们跳出这个学术陷阱,就能够在一个平等 的态势上,和西方现代以来,甚至包括古典以来的多种艺术样式和文化精神进行对话。同样,在中国有坚持古典文化精神的画家,也有从事现代主义精神的画家,还 有一些年轻人在当下层面上进行思考。我们今天中国艺术是在多维的角度上既吸收别人又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一味认为是后现代,只有一个逻辑的关系,会把自己 陷入进去。从学术的思考点上来看,西方自己也在调整。西方也回到自己的历史中去,寻找自己新的学术资源和新的出发点,这样,我们作为共同对话可以更放松。

朝戈:在90年代中后期,我的艺术主要方向是现代主义。到了中后期,我到四十岁的时候,感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包括西方的现代和后现代 艺术以及复杂的中国现实搅在一起令我非常困惑,陷入严重的精神危机。通过西方十国之行,我梳理了人类艺术主要脉络,得出一个结论:通过观察西方艺术直到 19世纪,过去人类艺术非常集中,核心是以宗教信仰的人类精神为核心体,从那里能获得人类本质的、心灵的启迪和感染。从19世纪开始,艺术变得越来越破 碎,逐步分散到现实之中。这个趋势在20世纪更加强,而且分散到每一个人身上。西方现代主义的兴起和两次大战是有极大关系,人们感觉到虚无,感到原来价值 观的破碎,然后它又抽出事物的本质出现形而上。我个人认为,20世纪西方的艺术出了问题的,出现种种巨大人类情感的荒芜和变迁,情感不适应后的巨大的对立 和工业化以后影射于人的心灵上不舒服感,他们过于强调个人的语言方式,又把这简单等同于一个创作性,我们是否一定要跟着走,或是某种程度上吸取他某些方面 的经验,这是中国艺术家要思考和实践要有所选择的。

艺术应该在心灵上有所启迪,艺术家应该有信仰。这是作为一个稍微敏感一点的艺术家,遇到的种种碰撞以后的思考和个人的一些实践。刚才我把艺术跟人的根本性的和历史的关系,重新给大家强调一下。

庞涛:1984年我去了巴黎,每天都在各个博物馆里面泡着,从两河流域埃及最古老的文化一直看到现在的。我觉得有很大收获。第一,现 代艺术绝对不是“胡闹”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的,第二,每个国家的艺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生硬地搬用别人的东西,但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包容不同的艺 术创造。我们今天的很多现实问题依然需要延续现代主义提出的一些问题。

尚辉:看了展览之后,我觉得对中国现代性的表述是非常清晰的,从展览来看,主体部分还是中国油画现代性,不可避免的牵扯到两端,里面有一些象征性、表现性的东西在里面,关于当代性,就这个展览也做一些对于当下带有很强的主题性表达的,策展方和评委们还是用了很多的智慧。

现代性的问题在这个展览里或者在中国油画界都比较难做,对于现代性油画的研讨,大于展览本身。通过这个展览提出了,我们对于中国油画现代性和中国美术的认识问题,还要进行很好的学理化研究和理论化的升华。在我看来,中国的油画现代性还是有自己的特征。

第一,对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张扬,艺术主体要符合艺术客体,虽然里头有艺术主体的创造性,但是过去艺术主体的创造性是受到限制的,而现代性的绘画完全让艺术主体的个性张扬出来,让艺术的个性成为第一性,这是中国现代性油画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从作品里面看得到的。

第二,对于油画本体艺术的研究,如果没有现代性研究的过程,我们很可能忽略了语言以及内容等典型的现代油画典型的命题,一下子就跨跃了所谓后现代问 题,运用观念、图像去表达对于社会的干预,观念性、主题性,文学性。从这次展览里面也可以看出对油画语言自身特征的独立性的研究,这点非常突出。

第三,中国的艺术,特别是中国画的艺术本来不是再现性的,中国人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时,会本能的有一种会把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民 族的艺术最典型的表现特征融会贯通进去,就是此次展览主题里面有一个“融合”,这个融合是把中国艺术本土的文化精神的一种融合,所以中国的现代性是一定要 和本土性联系在一起的,要将本土性和笔墨特征联系在一起。

这个展览是新世纪美术对于中国油画的自身特征研究的一个起点,这个研讨会也是我们进行学理化表述和理论升华的过程,它可能还会波及我们中国21世纪对油画路线发展的问题。

俞晓夫:作为油画的创作者,我的理解都在我的画里。这次我的作品和主题有一点若即若离的感觉,在别的展览会上也是这样,这说明画和理 论有时是在一起的,有时可能会融合。中国油画学会举办这样的展览是非常有魄力的,他是能面临当今这个世界,面临中西方文化冲突办这样的展览,主要支撑点还 是油画学会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在我看来,“中国、现代、油画、研究”这几个字可以分开来讲。

“中国”,我画人,但不大画中国的题材,所以自己准备在“中国”这两个字上面有所突破,相信很快就会有变化。

“现代”,整个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现代是被外界力量拓展成的,我们自身现代的基础、人文基础相对薄弱。我们的硬件是可以的,软件还是不行,因此 我们的人文精神和素质还有待提高,面临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我们更要加快提高,不然就会被冲击掉了。我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基本上的态度和朝戈相似,对于不大 理解的东西就采取了质疑态度。现代艺术是一种艺术,但我的兴趣是在传统油画的技术这一点上,这是我对人文主义的一种态度,去外国我也看了很多,有人说外国 的东西是原装货,再看中国的这种组装,这也是对于现代的一种调侃。

“油画”,我有一些担心,中国油画学会办这种展览,油画性会不会减弱—因为这也是冒险,要出现一些问题和我脑海里想的油画有一点差距。但是,我不管现代、后现代、甚至后后现代,这都无所谓。因为我从来没有觉得人家现代过,也没有觉得后现代,我只是做我该做的。

“研究”,这两个字我是最听得见。我个人非常喜欢从伦勃朗到现在的油画研究,正因为这种研究,造成我对很多东西没有什么兴趣,也会有消化不良的东 西。画画的时候,我比较注重技术,画民族的题材好像有限制,有时会画偏重于西方价值观的方向考虑的题材,这可能就是我研究以后生出来的一种毛病,但我情愿 生这种病,因为真正得到西方的艺术真谛要有几代人的牺牲,我自己也是一种牺牲。以后的人如果能够这样坚持走下去,一定能走出中国油画自己研究的成果。

王端廷:作为研讨来讲,油画的引进不是一种功利现象,而是伴随西方的种种现代科技成果而来的,我们选择油画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它的内 在核心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传统中国文明是一种农耕文明,西方是渔猎文明,到现代艺术产生之后进入工业文明,之所以要引进油画,是因为我们的农耕文明 在西方文明对垒的时候,处于下风,这是我们引进油画的根本问题,也是现代油画现代性背后的一个生存方式的改变。

在我看来,抽象艺术是西方艺术的逻辑终点,也是集大成的成果。这次展览也有大量的抽象作品,反映了中国油画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和发掘。刚才提到西方现 代艺术的种种不足以及其个人主义,所谓个人主义在西方艺术创作上,体现于个人风格语言上的一种自我表现,反映社会学上也是一个民主政制的体现,但西方现代 演变和发展,从另个角度看,是内在真实的发掘,传统写实的绘画,作为视觉来讲,是对世界物象外在表象的真实呈现。随着照相机的发明,西方油画突破对象外在 真实,走向自然万物。在此次展览中发现,不管是对于自然世界的呈现还是对于人的社会生活的挖掘,都要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真实。我认为,若想表现真实,一定要 突破表象,更多走向内心。现代绘画不是提供一个视觉让你观看,而是用一种视觉形象让你思考,通过这个形象反观自己的内心,这是现代性的一个特征。

就油画的民族性的讨论上,对于未来中国艺术家来讲,民族化的概念会淡化,现代西方史论家认为,真正是一种全球化世界主义的艺术。现在的全球化人类艺术恰恰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最终还是看哪一个艺术家的创造性和个性。

徐虹:这个展览能确切地反映了中国现代艺术的一种状态,展览的题目和里面分成的三部分结构都和这个有关。

第一、中国现代油画,包含了现代主义的一种突破以及对于中国社会的一种关心和关注,在三部分的生存写照中,有现实的环境,有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的描 述,以及中国艺术家试图在这样的环境和世界格局传统文化的压力和现实世界的问题面前,艺术家试图通过个人的语言怎么样进行重构。对现实生活、环境,都市和 乡村,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在油画作品里表达的非常充分。

中国的现代形式的油画,有鲜明的中国特征:首先,明显表现从写实到具象的风格演变,带有风筝不断线的印象,包括痕迹和技巧,他带有更多的叙事性,文 学性,符号体系的象征意义,在表达上是加法的多,减法的少,他的丰富性超过了简约性,诗意的表达超过他的简洁,洗练而纯粹的理性表达,手法上的那种具有表 现性和描述性的手段,超过对点、线、面形式的考察和提炼。

第二、中国性,我认为中国现代主义没有形成可以走向极端形式追求的环境,也没有接受的这么一种群体范围,而且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审美情感的培养,不会走到纯粹理性的表达方式。

第三、中国现代性的文化特点,现代主义在中国没有走向极端的形式主义的社会氛围,也没有受到中心论的局限。我们的现代主义艺术是丰富的、多中心、多重性,我们所强调的反个人主义的集体化的艺术样式,是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为宣传党建设服务的,这是中国现代主义特色。

整个展览给人印象较深的是生活元素的运用。这些成为典范的符号,是靠每一代人在其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中领会这些概念,而同时带有自己具有创造力的想 象,这种想象就是精神性,传统的文化精神是可以重新解释的,而且应该是丰富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解释,中国文化从他古有的经验的平衡,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这都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应该进行拓展的领域。

黄河清:在我看来,中国引进西方的写实油画可能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我们中国文化本来对外还是比较开放 的。其二,中国人原来有写实画,只是在元代以后,不那么追求形式,大都是文人画。其三,到了明末清初,中国写实油画的确比较衰微,所以说我们当时引入西方 的写实文化确实是有历史的机遇,而不完全是从农耕文化到工业文化的升华。

这次展览的面貌非常值得肯定,标志着我们强调油画本身的形式语言,强调油画表现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

对于这次展览的界定,还可以加一个“回归”,拓展是指中国写实油画表现面更开阔了,融合是指我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某种因 素的融合,但更深层意思是回归,回归中国自己的审美标准。中国的审美既可以欣赏那种超级写实,也可以欣赏带有抽象意味的,写意意味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写 实,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对那种抽象形式美感欣赏能力,也是中国审美精神的一部分。另外,我们不必过于强调传统、现代、当代、后现代。在现行艺术进化论的思维 引导下,看待一种艺术现象不是很恰当的,我们是否可以从另种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和标准的差异等角度上去看。在思路上能够跳出,对于时代的关注以及对于时间 性的过渡关注,应该提出我们自己更加独立的思考方式,反对时间、时代崇拜。中国人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艺术价值观来判断现代意识的巧与拙,不会像西方人特别强 调现代,而且赋予现代过多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观。

王镛: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有自己的轨迹,真正的发轫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八五新潮。那 是在西方的现代艺术的影响之下一场运动的总结,综合去看,有一种青春期的躁动,比较混乱、无序,但又充满活力,而且有模仿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痕迹。经过了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这次展览比较整齐、有序、语言纯化、样式丰富,尤其是一些八五新潮坚持探索的画家们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性 风格。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和八九年的现代艺术展有很大的区别,那个时候品种杂多,现在单一,基本限制于油画领域。还有,那个时代模仿西方的现代艺术的痕迹 比较明显,这次经过30年的沉淀或者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消化、改造,很明显的是中国元素增强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中汲取创作的灵 感,这里面也有浅层和深层的区别。浅层就是画一些山水符号或者是抽象符号,深层的是把握写意精神,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还有这种写意精神在当代艺术家的个 人的情感体验是比较深层的,我们希望更深层次,真正挖掘中国的写意精神,表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

虽然现代性是还没完成的课题。但是我认为,现代艺术有两个特征:强调个性与简化形式,再往深处思考,一个是现代精神,还 有一个是现代形式。在我看来,个性是现代精神的核心,现代艺术家的个性特别强化,突出。个性体现于两方面:一个是在思想上要坚持独立的人格,应该始终不磨 灭批判地锋芒。另一个是在艺术上有独立探索个性,敢于反叛传统,颠覆陈规,敢于创造新的形式。

水天中:我也认为现代性是没有完成的课题。现代艺术,尤其是现代绘画,并不象有些人认为完全从十九世纪以 后的一种倒退,而是有很大的进展,在形式语言上进行拓展,而这一点在中国绘画界没有来得及仔细的吸收,消化到我们的艺术里去。因为我们虽曾有多次机遇,但 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最近几年美术界提出了各种口号,不同的行动方案,我看其中有发展趋势实际是一种倒退,比如国画界的一些做法是一种倒退,又比如 大学黄宾虹等等。

就我而言对于各种风格、流派、画种是可以选择的,有充分自由选择的余地和权利,但艺术整个从传统从古典向现代转化是不能 选择的,整个时代,人物历史是按几百年为单位发展的。现在中国的艺术界经常把代与代之间的界限划得太密了。与此相关的谈到文化上的进化论,现在不是进化论 成为时髦,而是反进化论成为时髦,我以为应适可而止且要警惕,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去年潘公凯做中国现代主义之路的课题的时候提到中国现代主义,传统主义,西方主义,当时我发言时说,实际西方主义不是有 一个主义,而是一种气侯,浸染了中国当代的每一个领域,不管是什么信仰实际上都在西方文化背景当中开展和进行,所以谈到文化进化,谈到艺术流派风格选择的 时候,应该看到整个人类的文化是在向前发展的。

这次展览办的效果很好,特别是美术馆提供了七个展厅如此优越的空间条件。这次展览整个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存写照, 关于人的活动;第二部分是诗性与自然,就是环境,第三部分是世界重构,实际是抽象和半抽象。但这三部分里面份量是不平衡的,但从中国目前油画家的整体素质 和大家所关注的热点来说,比较关注类似于诗性自然,抽象半抽象的东西,关注表现和反应现实社会问题比较少的人,在这次作品里有一些作品相当好。比如说刘晓 东的那张画,俞晓夫的巴黎艺术大逃亡,我猜测有点象征意味。我认为现代性的绘画或者是现代性的追求与绘画上的写实技巧是不能完全挂钩的,有些很写实的画也 有现代性。

无论是从观念上或者选取的角度对中国现代文化有一种针对性,在其它的诗性自然这点有很多使人满意的作品,由于中国的传统 文化,传统绘画里有这样极为深厚的基础,起点非常高,而直接了当的说可以超越西方的现代绘画,有点过分乐观,只能说是有希望的。当然有些画家是沿着自己一 惯的风格画下来的,像俞晓夫、刘小东、王玉平、白羽平等。再比如老画家林岗,他的画无论在形式上或精神上都是很有力度的。江大海先生虽人在国外,但对中国 文化,对诗性文化的揣摩他一直没有放弃,这都值得关注。此外,这次展览也有一些属于边缘状态的绘画,比如草席子上的山水等等,刘刚,尚扬等把照片和画弄在 一起,孙良的作品也非常突出。此次展览出现这类作品,一方面显示油画学会和组织策划展览比较宽松的胸怀,另一方面提醒观众,我们的绘画在向打破画种,材料 界限的方向发展。

前面提到关于油画和画种的问题,在客观上,就把西方绘画的这种记忆性和材料性加强,强化了画种的材料性和记忆性,淡化了画种的文化性和精神性,对中国来说,油画是油画艺术,在国外强调油画以为是研究油画材料的。

邵先生提到规范性和独创性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这里面规范性和共性有利于技术的传承,有利于事业的管理,而自由的个性的有利于创作的发展。了解了以后,把双方面兼顾到可以对我们的艺术发展有更大好处。

贾方舟: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是经过严肃研究的。自1987年第一届中国油画展开始到现 在,对整个中国油画的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的引领,在学术上具有引导性,并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做为一个成功的展览,第一,展览本身要成功;第二,文本要成 功。相对而言,水先生写的那篇研究性的文章,作为一个铺垫和背景呈现出来,整个中国油画的现代性发展的序列,能明晰的看到中国艺术发展的逻辑,不像西方那 样具有时续性,而是并置发展的。所谓不具有时续性在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于古典艺术之后,后现代主义又是产生于现代艺术之后,现代艺术走不下去了,语言领域里 探索走进了死胡同,走到极简艺术,到最后剩一张空画布挂在墙上,这就是既消灭了语言本身,也消灭了绘画。所以到了60年代说绘画死亡是这个原因,逻辑关系 很清晰。在我国现代艺术发展史不是这样,因此不能用西方的时续性来要求我们。

改革开放以后同时面对西方的现代和后现代同时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的现代主义混杂很多的现代因素,中国的油画是阶段性的 发展。我们现在谈现代油画和现代性,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30年现代化进程和以现代油画为基本框架,而不是西方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从这个意义上看, 是完全符合中国艺术在本土发展的实际状况。

看待现代性或是抽象作品的时候,如果是用西方的时续性眼光会觉得是过时的,由于在西方抽象艺术上个世纪初就兴起了,它的 发展50年代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发展历程是早就完结,或者成为学院化的东西,已不具有前卫性。中国的抽象艺术还是在兴起的阶段,它的发展并不是很长,这 次作为展览的一个部分来体现,不同以往。研究中国的油画还是应该看到中国自己的历史,在自己的历史环境,文化环境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从这个角度看,讨论 自己的现代性是合时宜的。

中国油画在当代课题和自身命题里同时发展,所谓当代课题就是说中国的油画家不止关注油画自身问题的发展,也就是说油画自 身需要解决的一些课题,我们技术性的问题必须有接收和解决,还有本土化过程。自身命题是中国油画界的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也在当代课题的不断研究和体悟当 中体现出来,我们的油画家在把握中国当代人的精神问题上,不亚于现在的当代艺术。我们的现代性里面,包含了许多后现代的因素。他们一方面完成油画自身的课 题的同时也进入当代人精神领域,反应当代人精神问题,事实上也是混杂的现代主义,用西方观点看也包含了很多后现代因素在里面,我们应该用自己艺术发展史来 解读我们现代的作品。

钟涵:关于此次展览筹备的不易,我很清楚。首先谈我对展览的体会:一方面,学会准备是全面的,一个是在理论上做的准备比那次现实主义还要好,一个是在实践上较好的发掘出广大作者新鲜的东西。这个课题比较新,个人发挥的东西比较多。另一方面,展厅布置效果很好。

理论不可不去研究,也不可纠在上面不放,可能研究完一个阶段以后,脑子里还是含糊的,但是这个含糊跟没有进入研究以前不一样。尤其突出的是这个时代的共性或者是时代性或者是世界主义和民族特色的关系。

这次展览有几点成就比较突出:

第一,是表现自然的和环境的,主要是画家对中国的自然的精神的一种体验,这叫做诗性自然,我们中国的人重视自然的山水这些东西,并在油画上开拓出来,这次因为与写实的山水有意识拉开距离,成绩比较突出。

第二,是油画的绘画性的探索。我不建议用写意这个词概括,过于简单,实际中国的传统遗产很多。但是放到油画的绘画性来讲,中国拥有这种绘画性的,或者是更具感性表现特色。相对说,理性的分析形式也有。

第三,体现中国民族特色的表达比较突出,中国绘画正有这种感性表达的能力,在我们民族绘画的智慧这方面还有待研究。民族 传统的东西可使用的很多。更重要的是当代中国人或者现代,在当代生活里体现出来和西方有区别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有缺点,我们会存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或者 是自我调侃,或是画家欣赏那种无生活目标的心态,这是中国当前社会处在长期的转型过程当中的状况,很多画家敏锐抓住了我们表现中国特点的一个方面。

我们现在油画创作中,在表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精神状态方面的一些情况,当然有他面对现实的一面,同时这种面对现实 中也有一些问题,这里缺少一种批判精神,对于这样一种状态,艺术家从创作方面,主体方面缺少一些判断,或者说应该把这种中国人的当代精神从这种状态中提升 出来,包括从忻东旺的作品能反映一个问题,人性非常广阔,但是人性中我们要赋予中国人的理解,或者中国人对人性强调的人性价值的提升或者是强调,比如说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

总之,从我们的实践里面,从形式到内容,从艺术生产的方式都有中国特色。我们不是把西方的都打掉,而是充实他们,学西方 优秀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性不但没有结束,而且在发展,中国有自己一份责任,可以把世界文化新时代的东西往前推进,可能起到某种特殊的作用,放大 来看,这个展览会有特殊的意义。

殷双喜:这个展览并不意味着转化成中国现代艺术,这里包含很多已经突破了油画本身的原来的一些界限,突显了研究性。下面我说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现代性的研究。中国油画学会在这方面的积极推进是非常有必要的。油画学会作为一个资深的高水准的学术机构,应 该引导我们的民众在社会的审美趣味和眼光方面逐渐和时代同步进行一种转换。作为当代艺术家要努力创造具有当代气息和精神价值的艺术,而不是单纯延续古代经 典,成为古代经典当代的回声。

第二,要深入研究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因为在全球化语境当中,中国文化作为地域的独特性我们要反映,中国的社会,我们有社 会主义还有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包含很多极复杂的因素,所以在这样一种语境当中发展的现代艺术,或者是后现代艺术,或者是古典主义艺术都不可能有纯粹性,都 包含复杂性。

第三、通过这个展览以一个美术史研究者的角度我呼吁中国的美术馆尽快建立起二十世纪系统的中国美术史收藏。一个国家美术 馆没有一个系统的收藏系列不行,很多作品要到私人和画家那借。有一些地方是空白,或出现断层,多年以后,我们的后人来看我们的美术史,看我们的现代油画发 展仍然是残缺不全的,我们的后代面临美术教育仍然是断断续续的。

彭峰:看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现代或者古典或者后现代概念问题,我同意钟先生多说的,不要纠缠在概念上,要保持概念的运动性,概念的相对性,我们讲话都是在一个语境里确定某个概念的含义,不能把概念从语境中拎出来,定义它是什么。让艺术家花这么多时间思考这样抽象的问题没多大必要。

第二,关于现代性,刚才王镛老师也谈到过,哈贝马斯认为我们现代性没有完成,他把以前现代性叫做工具理性,把后现代叫做 感性。但是感性和理性严重的冲突在斗争,哈贝马斯在思考能够把两方面团结起来的交往理论。若这个交往理论能够形成的话,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从目前的情况 来看,他的创意是比较稳妥的。如果我们改变眼光重新温和的看,讨论人和人之间有没有共识的话,可能会发现某些共同的价值标准。

在这个基础上会建立起一种具有国际风格的当代文化,因为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有文化的交往,交往有两个结果,第一 个结果显然导致文化冲突,互相不理解,所以我们要从里面培养起文化欣赏意识,从不同文化里面先找一些最原初的共识,发展一些和解的或者是妥协的新的文化样 式。

第三,展览特别能够体现中国艺术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从艺术哲学这个角度看,艺术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 别,只有彻底和不彻底的区别。因为每一个艺术家本身就是当代的人,当我把自己全部投入进去了,这个就有当代性。在我看来,每一个艺术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 样式,你在上面停留下来都可以。

闫振铎:谈现代艺术先应该看艺术家本身是不是一个现代人,我反而觉得现代的人已经被所谓的现代社会给异 化,他们一些价值判断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而且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由传统理论的规范,从我们受到教育开始,原初的真实感受已经不存在了。作为艺术来 说,首先自己要有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能力,而不总是别人灌输于你,才能谈到有所创造。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看待问题要是自己切身的感受。要抛开成见和规范,这并 不是说丢失了所有的判断,而是传统规范的东西太强大,基本功的东西太多了,会影响我们真实的感受。如果在我的画里面还有一点新的东西的话,不是谁教给我什 么招,而是在我的观察、感受当中。比如说材料的运用和画面构成,全是我切身体会到的东西,而不是理论上的。尽管我的东西很不成熟,或者并不被别人关注,但 是起码我画是真诚的,而不是古典的一想就是伦勃朗,现代一想就是抽象的谁。基本上我抛弃这个东西,尽量想我自己感受的东西,作为现代人如果能尽量挣脱这种 束缚的话,才能真正做一个当代人、现代人。

安远远: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画种承担着中国文化传统下的一种新的责任,在这个世纪里中国油画的贡献是无庸置疑的。而在现代和后现代的整个冲击下,学术的目的,艺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这些概念越来越不清晰了。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传统的中国,没有被割裂民族文化的国家,他的民族属性在不断的融合中才能凝固到现在,不是为了用血腥的战争讨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时候,我们的文化何从,这是我面临最具体的问题。

在和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美术馆或政府机构在讨论他们的文化政策和文化手段的时候,我深有感触,西方主流开始努力和中国主 流接近,搭起桥梁合作。美术馆是一个公共的概念,在美术史背景下的社会和文化的选择,而不是价值和金钱的选择。当我们的商业的浮躁已经盖到社会生活一切的 时候,油画学会这些前辈们从自己的努力的成就到形成组织,在每一个展览里讨论中国油画面临的文化课题和社会责任,我被他们感动着一直走到今天。

如果不认清中国在20世纪走过的复杂和曲折的道路,我们就不能承担文化的责任的时候,油画仅仅是技术问题,在于表达情 感,在于情感里知识的选择和判断。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应试教育使我们几代人缺少审美教育,而且在现代大的商业和现代艺术的当代性的风潮下,很多艺术家没有 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能力,技术性已经丧失到不可以画出一张好画来,同时这样的情况很快随着商业的经济的社会的问题的产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离开这些专业机 构,离开老前辈之后应如何把握,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孙建平:在这个展览中我最关心生存空间这个部分,我将现在中国油画家归纳为几种类型:一种是对中国文化的 人文关怀都给转换为精神性的抽象表达,比如说张光白、许江、尚扬的画。另一种比较直接的表达对中国的问题意识的一种批判,最明显的是画的农民工问题,还有 徐唯辛表现文革或矿难的问题。还有一种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中国的生存环境的。刘晓东,王玉平所表现的当代人状态,并不是不负责任的表达,那是对中国当代的一 种忧虑。在强调责任方面,会呈现不同形态,在这次现代展里面,我认为挖掘得还不够。

查国钧:这次我很有体会。84年我到美国去,总的印象是,我们想到的人家早想到了,我们想不出来的人家也 想出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后来我画抽象画,上海第一届博览会的时候我回来,他们邀请我开展览,当时只有两家画廊是搞抽象画的。01年我到中国美术馆开个 展,好多先生参加我的研讨会,鼓励说我对于中国当时的抽象绘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过了几年,这些东西又全部过时了,当代艺术一下子冒出来了。我在想是不是 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了,中国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板块是缺少研究的,西方国家用一百年的时间研究一个很正确的过程,我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也没有一个响亮 的声音就过掉了。所以,现在油画学会拿出来研究就非常好。

闻立鹏:我谈一些感想,前段时间地震,我们的画家满怀激情的画出这次抗震中国人的表现。但给我最大的震撼 就是这批画的艺术感染力比生活的真实差得太多,这就是历史文化发展对油画的挑战。有很多问题我们要好好考虑怎么发展。因此,举办这个展览意义重大,徐虹评 价这次展览体现油画学会整个工作和状况进了一大步。我也认为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北戴河会议是针对在现代历史新时期之下油画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现代性的问题。艺术如何进一步发展,整个艺术怎么回答历史的 新要求,并且对三十年来中国油画现代化的初步成果进行研究。我一直强调中国油画引进,不止是引进一个画种,而是改变了人的审美的新认知方式,它起到推动整 个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因此大家要有文化责任感,共同把油画往前推,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具体技法上都应该有这样的自觉性。

詹建俊:首先我代表油画学会向大家表示感谢,特别是一直跟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和热情投入的一些理论家,还有一些有文化思考,有文化信仰,有艺术追求的有思想追求的艺术实践的油画家,始终对我们油画学会组织一些活动的热情参与。

这个展览比我们预先设想效果要好,今天展出得到大家的肯定,在中国油画发展当中有它的历史性价值。自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 没有单独举办过现代油画展,油画引进时,现代这部分就遭遇到各种问题,又由于我们国情的具体原因遏制得不到发展,各种因素比较复杂。到现在现代油画可以发 展了,但还是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清理出一条头绪来健康推动,使得我们油画艺术真正能够形成一个中国油画的现代形态。

现代性问题不是写实与否的问题,但是概念还比较复杂,艺术家面临的是所有西方的各种主义同时出现,要做出选择并思考,可 是这个时间顺序太短,在画家中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从中国油画发展来说,始终处在一个很变动的历史状态当中,所以画家在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如何能够沉下心 来坚持自己很冷静的思考与追求也不是很容易的。

许江把当下的中国美术现状分成三分天下:一分是殿堂,一分是家园,一分是江湖,科学不科学有待于探讨,但是说明当代现象 的复杂性。从目前来说,在我们学会的角度始终还是对家园这一块情有独钟,而且我们始终要坚守家园这块,保持它的纯洁性,保持艺术本体上对中国油画发展需要 如何对于外来优秀文化进行认真的严格的研究和学习,把好东西学到手,对不适合我们的,如何有清醒的认识。所大家想再组织与写实绘画完全不同的现代艺术展, 刚好大家就很契合,因此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总的来说,对于中国油画艺术,不仅是一个画种的概念,它实际上也是在美术领域里吸收一种外来文化在我们国家发展,是更宽的文化概念。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以及在国际性的语境下吸收的东西,是发展我们新文化的一种需要,是中国人建立新生活的需要。

吕品田:这个研讨会最早议定三个方面的议 题,分别是:价值取向;具体的技术性问题;心态问题。而今天大家发言突出集中在价值取向的问题。相对而言,油画界还是关注宏大的学术主题,带有很强的理论 色彩。由于中国油画的发展,是和西方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的现代性问题必然要关系到西方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上的各方面的学 术上和艺术上的问题。我们首先在探讨现代性问题必然越不过关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结构或理论结构的问题。

在我们今天的研讨会上,至少有两个清晰的版本,一个是邵先生的版本,强调后现代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扬弃的,也就是批判态 度,还有一个迪安兄的版本是强调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当然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我们继续研讨的过程,由于这样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疏远,自然现代性的认识就 会很多,我们今天涉及到现代性的时候,各位发表了很多的精彩的意见。像邵先生关于现代性他两个总结,针对极端主义的,他强调包容,针对中心论的是强调多样 性。范迪安先生谈到油画在中国有一种超越画种意义的文化属性文化身份,对于现代性的认识需要引入中国这样的时间纬度,强调中国历史语境中把握现代性问题, 都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谈到回归,从展览中的作品里所透露的一种现代性,包括对于非写实传统的包容,大家在非写实传统这方面所显示的对油画现代性的认识。 王镛先生对现代性的归纳,包括强调个性,简化形式,非常清晰。水先生强调对于现代性的认识上需要避免这种反文化进化论,这样一种角度的认识。双喜谈到我们 今天油画应该强调对于中国的当代经典,而不是简单的我们把现代性的问题认识局限在对于西方的文化经典的传统经典的延续上,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强调我们自身 的中国的当代经典或者体现我们的创造。

另外,现代性还和人性的概念紧密关联,对于现代性,我们不能忽略人性的方面,但对这种人性的认识应该有更宽广的理解,不 止是反应于画面的面貌,还应该把体现中国文化特征的当代精神做一个更加充分的提示。彭峰从艺术哲学的角度,从交往理论角度对现代性也做了非常好的梳理。通 过我们广泛的讨论,结论会不同,毕竟我们在思考,意识到有各种的认识存在的可能性。对于油画现代性的问题,我们能勾勒出一个比以往更清晰的思想地图,以便 我们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