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归国展突显油画东方文化品格

阅读:2325发布于:2012-10-30 00:00 作者:中国美术馆

由北京国子监油画艺术馆主办的“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归国展于2012年10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有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北京外宣办主任王慧,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詹建俊,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张祖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钟涵等艺术家,以及众多嘉宾和媒体朋友。
一、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惊艳伦敦北京文化周

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是英国伦敦奥运会期间,由北京市政府组织的赴伦敦“北京文化周”系列交流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油画首次在国外大规模的集中亮相,为中国油画艺术走向世界艺术舞台,展现当代中华文化风采和人文精神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说道:中国油画历经百年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虽和世界油画艺术宝库辉煌成就相比尚需继续努力,但与当代国际艺术发展横向比较,它在掌握油画艺术表现能力和融合中华文化精神、民族审美理念、展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等方面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平,成为现代中国文化中具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艺术门类。因此,中国的油画艺术应在国际文化大背景中,更努力地争取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正是我们积极办好这次赴英国伦敦的中国油画艺术展的初衷——以高质量的油画艺术品质来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三代油画家全面展示当代油画发展脉络

在本次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的参展画家中,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靳之林、钟涵、张祖英等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艺术家,他们的油画教育受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影响,同时也在俄罗斯写实油画的教育体系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注重对油画传统的研究中,也不断寻求东方文化的审美特质。如靳尚谊作品《一个朋友的肖像》用西方古典主义油画技法表现出东方文化中含蓄而内敛的人文精神:钟涵《行舟与弃舟》用艺术语言将黄河儿女对生命的挚爱和来自于现实的挣扎给予了深刻的表现,张祖英《古道—下弦月》在冷色基调的画面中却深藏着浓烈的传统中国人文精神  以说这一代油画艺术家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他们培养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画家杨飞云、韦尔申、王沂东、朝戈、郭润文、冷军如今都是中国新写实画派的代表。

而在以60后和70后为主体的这一代画家中,刘小东、喻红、忻东旺、郑艺、王玉平、申玲和范勃等所表达的画面寓意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如刘小东《素惠·水蛭年》对当代城市都市青年的刻画、喻红《此时此刻》对自我成长经历的记录、王玉平《摩托车》对琐屑生活诙谐感的发掘以及申玲那种对自我空间的暴露等,都鲜明地显示出他们用油画直击生活、发掘人性的创作态度。在油画语言方面,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写实手法,总是在形象的夸张、粗犷的笔触之中寻找那些可以揭示画面人物心理的语言样式。
三、历经百年寻找油画的东方文化品格

中国的油画艺术作为文化形态的脉络,从一开始就面临东西两种文化交织,交融的复杂状况。

中国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在开幕式发言中表示:中国的油画家不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欧洲油画艺术精华,又需使之与中华本土文化交流融汇,另一方面,欧洲油画历经600余年的发展变化,而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也需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各自又都存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现象。对于这门引进的外来艺术如何在两种文化交流碰撞中,使中国油画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质和民族风貌的同时,又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理念,一直是中国油画艺术家努力探索的理想和目标,而本次展览正体现了这一文化交融的过程,用艺术语言的形式呈现给西方观众。

本次“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将中国老中青三代油画家的优秀作品送到国外进行了展出,虽然展览受到伦敦市民和艺术界的的热切关注和好评,但对中国艺术家而言,他们并没有停顿在原有的艺术观念上,而是不断推进中国油画与当代社会的感知和认识,为中国油画艺术走向更高的国际艺术舞台,展现当代中国文化风采,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而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