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英

现任: 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秘书长
返回

理想美的追求

作者|张祖英发布于:2009年06月08日

油画作为外来艺术,经过艺术先辈长期、艰辛、曲折的引进过程,在中国奠定了发展的基础。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在新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向着成熟期迈进。油画艺术现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当今的中国文化艺术界,靳尚谊教授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以其对中国油画发展方向独到而清醒的认识,靳尚谊根据自身的特质,明确选择了油画肖像这一领域作切入点,在把欧洲油画古典主义艺术精华和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融会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艺术上的远见卓识和独特的风貌,曾影响了一代年轻艺术家的选择。靳尚谊在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通过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将他的艺术主张辐射到全国,他不但将中国油画水平向纵深推进,而且还掀起了80年代中期我国一大批艺术家投身古典主义的热潮,深化了我国油画艺术的表现语言,正是他的倡导下,中国的油画肖像艺术得到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各种展览会上优秀肖像画作品频频出现,在靳尚谊的身后逐渐成长起一批优秀的青年肖像画家。由此,他作为中国当代油画的一位代表性画家,其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油画艺术成熟的标志。无疑,研究靳尚谊的艺术道路和创作方法,对发展中国当代油画有着重要的意义。     1934年,靳尚谊诞生在河南焦作县城一个教员家庭。也许因为地处偏僻,在军阀混战、硝烟四起的年代,靳尚谊童年生活的环境却相对宁静。孩提时常与小同学一直临摹连环画中关云长、张翼德等形象,或把小人书上的人物放大成独幅画像。由于他对造型的特殊敏感,画得既准又像,大家纷纷供给他纸笔。往往不几天,他的画就贴满了教室的墙壁,这些不成熟的作品,表露出他的禀赋,成为他日后走向宽广的艺术之路的先导。     15岁时,他考入了当时的国立艺专(即后来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本院研究生班。尔后,又参加了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教授的油画训练班,专业学习长达7岁之久,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来严格的基础训练,使他对素描和油画的基本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为从事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靳尚谊的绘画创作可以说是以革命历史画为起点的,人们熟悉靳尚谊也是从他取得革命历史画创作成就时开始的。从1957年油画训练班毕业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起,靳尚谊陆续通过《送别》、《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十二月会议》、《长征》(原名《踏遍青山》)等革命历史画的创作,显示了他的艺术才能。也许正是由于历史画的创作,使他对历史的思考,自然地转向对人生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他在构思历史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最感兴趣和充满创作激情的,还是那些显示个性活力的人物本身,那些被阳光映出的每一道轮廓曲线,被笑容挤出的每道皱纹,都使他想去奋力追摹。他感到自己对把握人物造型特征有一种近乎天赋的特殊敏感,对刻画形体结构的细微差别有着较高的驾驭能力,对用笔塑造复杂变化的人物形象具有特殊的爱好。尤其在《十二月会议》、《长征》等革命历史画的反复构思中,从开始构思的广阔场面,到后来不由自主地浓缩为近乎肖像画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过程促使他发现自己偏爱用单纯简练的构图,尽可能少的人物来反映广阔的社会内容。这种自然发展并渐渐明确起来的意识,成了他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他从模糊到明确,从自发到自觉,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素质与特点的绘画语言,肖像画这一创作方向。      10年浩劫中,他一方面利用可以广泛接触各阶层人的机会去了解人和社会,另一方面埋头肖像画传统技法的研究。为了捕捉到人物内心情感与精神活动的微妙变化,把瞬间即逝的形象,变成永恒的艺术典型,要求画家有超出一般的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靳尚谊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敦厚朴实的农村青年、饱经风霜的老人、热情奔放的华侨姑娘……他那狭小居室里的四壁,摘下一批,又批满一批,一幅幅肖像,一个个有血有肉、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继在他的笔下诞生。靳尚谊在摸索中渐渐形成了自己柔和、单纯、微妙、含蓄的艺术风格。     80年代初,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各种艺术思潮纷纷涌入,油画同行们不少人在求新求变。靳尚谊在这种思潮的涌动中,也在思考着自己的走向。     1979年,靳尚谊作为中国艺术教育考察团成员出访西德,借此考察了波恩、西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地的艺术博物馆。1981年底,靳尚谊至美国探亲,并参观了美国许多城市的艺术博物馆。两度亲眼目睹许多欧洲古典主义绘画大师的杰作,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     靳尚谊对国外、国内以及自身的情况进行了冷静的分析。他认为以往对达?芬奇重点介绍的是《最后的晚餐》,而《蒙娜丽莎》是公认的传世之作,但是包括拉斐尔、伦勃朗、委拉斯凯兹以及后来的凡?高、塞尚、高更、莫迪格里安尼和毕加索,都有很好的肖像作品。一个画家的肖像作品对评价他的艺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靳尚谊深知他对研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本身,包括形象、情感、精神以及表现个人对社会生活的看法等各方面都有遏制不住的追求、探索、表现的动力,而他又恰恰具有掌握、刻画人物近乎天生的敏锐能力。而且肖像画便于画家在非常集中和狭窄的领域内去探求很重要的艺术问题,由此也更便于体现画家个人的想法。于是靳尚谊不改初衷,依旧把肖像画作为他掌握油画技术和表达自己内在想法的突破口。     靳尚谊有志于并且始终致力于肖像画的创作,他的成功大概正是由于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然而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动源于他对国外、国内和自身的冷静的分析。 贵在此,难也在此!     靳尚谊的油画肖像画创作一直在探索中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准备期,可追溯到靳尚谊进美院学习一直到70年代末。这一阶段他主要着力于表现对象的个性、真实性,以及独创自己的风格。     肖像画创作,是一门功力较深的艺术。它要通过静止的油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在的精神世界,要求画家有超出一般的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在长达数十年的学习和任教,以及“文革”后的恢复期,靳尚谊一直对素描规律和造型进行专注的研究。这一时期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属于肖像训练,因此他奠定了扎实的功底,具备了把握对象的卓越能力。     进而,为了寻找适合于自己肖像画创作的表现形式,在绘画技巧上,他曾学习和研究过伦勃朗、荷尔拜因、巴巴和弗罗贝尔等人具有浓烈特点的绘画风格。常言道:“画如其人。”绘画的特点常常是画家内在素质的反映,由于他与那些画家素质不同,尽管他十分喜欢他们的作品,风格上努力追求他们强烈奔的效果,但是他的画总是具有他自己的特点:柔和、单纯、微妙、含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纵览各家长处后,他很快明白了一个人的短处和特长是紧密相连的,艺术探索过程中能否扬长避短、广泛学习,而有选择地借鉴适合自己特点的手法,是建立自己风格的关键。靳尚谊摆脱了一度的彷徨苦恼,重点选择了波提切利、维米尔、安格尔等自己特点素质相近的一些油画大师的作品,进行研究和借鉴,来发展自己的特长。由于顺乎本性,他在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的单纯中求丰富,在深入严谨中求整体流畅,从平面中求微妙含蓄,从柔和中求典雅优美,使观者能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一眼就能认出他的作品。     这一时期,靳尚谊艺术上的探索主要是继承欧洲传统油画的写实手法,熟练地掌握了色调组合和用笔塑造形体的精湛技巧。《小提琴手》、《中学生》、《山东老大娘》等作品体现了他这一时期探索的成果,逐渐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