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波

现任: 中国油画学会艺委会委员
中央美院壁画系主任
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返回

梦寻“一代天骄”的历史岁月

作者|孙景波发布于:2009年08月10日

2006年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在鄂尔多斯市举办的“国际草原文化节”盛况空前地拉开了序幕。与之同时,为纪念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帝国八百周年,重新拓建、装饰一新的“成吉思汗陵”也在节日向各界的观众敞开了大门,以描绘“成吉思汗一生业绩”的大型历史壁画,作为“成陵”的主题正式面对观众。 我与壁画的合作者王颖生、唐晖也混同在鱼贯而入的人群之中,第一次以观众的身份听解说员用背得还不太熟练的讲解词指划、述说墙面上那些画里画外的故事情节。有不少观众不顾管理人员拦阻,在画前争先恐后摄影留念。这样的情景,令陪同我们一道参加开幕活动的鄂尔多斯领导和成陵改建工程的负责人同感欣慰。他们告诉我们说:“新壁画开始安装那些天,消息不胫而走,有不少人抢先来看过了,包括你们的一些同行,大家都说画得好!真的!都说:‘画面有气势,有历史真实感……’我们非常满意!真要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我们能感受到,我们蒙古兄弟们表述的是“真情实意”。于时,三个作者也同感有如释重负的欣慰,更觉得一块石头从心怀中落到了地上。在众目暌暌之下,我看王颖生和唐晖让助手们找来笔墨,神态庄重地在各自的画面中签名落款。那一瞬间,我看到了我们这些壁画作者,对自己一次严肃的创作,表现出乐于对观众、对历史、向未来,以名誉担承责任和接受批评的自信和自重之情!我们被自己的作为感动了! 闭馆前,天阴了下来,我再次回到成陵,独自去向画中的“成吉思汗及他的军民们”辞别。陵外乌云密布,室内光线渐转昏暗,画面显得模糊而朦胧。这朦胧,让我回想到了构思这壁画之初的许多情境。幻觉像在梦境中巡游。我问自己,隐藏在那一条平阔的地平线下,在八百多年前,在蒙古秘史的记述里,曾经发生的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般的篇章还会是怎样一种情境?还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一直都在迷惑中,这种迷惑伴随我们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直到那些场竟被我们“想当然”的画到了这眼前的图象里,我依然觉得这一切都还像在梦游中。 让鄂尔多斯蒙古同胞们最感骄傲的是:“传说,成吉思汗西征归途,经过鄂尔多斯的时候,面对眼前草原的美景,大为动情,他指着自己掉落马鞭的地方说:“这是梅花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奔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将亡之国可能察之,太平之国可以营之,耄耋老人可以息止。我死后,可葬于此。”此后,成吉思汗率领他的铁骑叱咤风云,以所向披靡之势,横扫亚欧大陆,他所始创的蒙元王朝,曾经是人类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帝国。几百年后,蒙元帝国解体,那个马背上的民族,重又回到了这故乡的大草原,逍遥在蓝天白云下,重温原始的放牧生活方式之中,一切回归于大自然宽厚的怀抱,仿佛那历史上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往事如梦无痕。当初被成吉思汗征服的“达尔户特族”被指定为成吉思汗陵的守护人。七百七十九年来,他们忠诚不渝地守护着成吉思汗这个“存放灵魂”的圣地,一代代用生命传承着、证实着,他们对历史有过的骄傲记忆。历经沧桑的鄂尔多斯人,为保护这块成吉思汗的陵地___保护住了成吉思汗生前留下的“圣物”,有格外的自豪。眼前,一个新的,一年前开始迁建的,新鄂尔多斯市,展示着一派极具现代化品质,又富有民族特色的风采,新市区像一片海市蜃楼,奇迹般的、气势不凡的浮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当代鄂尔多斯人,深信不疑当年这块成吉思汗驻马落鞭的地方,还会产生新的奇迹…… 傍晚五点时分,一阵暴雨过后,夕阳转亮,陵内的画面忽然清晰了起来,那清晰,却让我看到了一些此前未曾感到的陌生,那其中许多言犹未尽,失之疏忽的缺欠之处,在临别之际,还是留下了让我有失落感的遗憾,那遗憾来自我对自己能力的无奈! 走出“成陵”,如同从八百年前的时空中又一次回到现实。有感零星的雨点打在脸上,那陵中的墙面上一切都留在了梦境里。 8月11日(日记),我回到北京,在画室里,呆了半天,画室的墙面空荡荡的,这曾是“我的战场”。我回味前些日子的情境,对我而言,那曾是我和我的助手们伴随成吉思汗面对壁画的一次“战争”。为了适从“八月八日”,必须在 “盛典”前安装完毕的协议,在只有两个多月的制作期间内,我们必须把这件平均高度四米,总长近二百米,容载着“千军万马”的“战场”,杀出来!我们的承诺,激发着强制性的“兴奋”,每天工作十二到十六个小时,经常乘兴画到凌晨两三点钟,画中的“缺憾”和“不足”也伴随着这种“混战”的过程不觉留下硬伤。8月3日,我们的壁画用集装箱拉到了鄂尔多斯。8月4日,得知顺利上墙的消息,我离开画室回家,泡了一个热水澡。随后,在体重的秤盘上证实-两个月前,61公斤的我,现实地落在了52、5公斤的格子上。说心里话,绘制后期的二十天中,我最担心的是,我会不会倒在画前的脚手架上。现在一切都过去了,画室的墙壁又复一片空白,壁画运走后,助手们同我一道,把“战场”打扫得一干二净,工具入柜,地面也洗过了,这房子里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我已经从那个遥远的时空中回到了现实,这种回味,让我感到这画室中曾有过的一段往事,也隐藏在那一片空荡荡的白墙之中,遥远而且陌生了。 那一天,“成吉思汗”找到了“我们”工作室 2005年9月10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和成陵重建管理处的领导同志不期而至地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在教学楼壁画系的过道上,找到了我,开门见山地提出委托意向,希望为他们计划改造的成吉思汗陵室内装饰和壁画进行重新设计和创作:他们说“明年是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国八百周年,届时,我市将举办一次大型的庆典活动,成吉思汗陵的修缮和重新开放,将是活动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希望孙教授能到鄂尔多斯看看,我们决心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慕名而来,认为中央美院的壁画教授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感觉这不由分说的诚挚表述,是令人难以当面推辞的信任和恳切期盼,更像让人听到召唤“友军”前往支援的动员,我多少感到“意外”,同时也意外的感觉到我有些情不由己地被“客人们”信重之情义所打动了。 2005年9月15日,王颖生、云舟陪我去鄂尔多斯市成陵工地现场考查,情况正如成陵管理处和鄂尔多斯文物局关于重新修缮成陵的报告所述这座始建于1956年的成陵,由于年久失修,外墙破旧,内墙因渗漏,致使二十多年前绘制的原有壁画多处脱落变色,整个陵园的建筑,有待整体上重新设计改造。客观而言,二十多年前,成陵原有的壁画的作者们,在当时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下完成的作品,有其相当可观的装饰效果和水平。然而对这幅曾直接画在水泥墙上,而今连同墙面一同破损的壁画,交给我们进行修复,肯定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要实现鄂尔多斯市领导们的更高的期待要求,重新创作的壁画结果将如何?我当时心中也一派茫然。见我犹豫不决样子,王颖生和云舟在旁边劝说道:“孙老师,我们一定能做得比现有的好,对此我们有信心,你答应拿下!这次,您“坐车”,我们来拉车,没问题!您不是一直感叹,难得遇到“做大型的,历史纪念碑式的绘画机会吗?”他们这种用激将法“挟持”我出面的请战,并且不由分说地把我套上了“战车”! 云舟是蒙古族人,是我的学生,美院壁画系毕业后,他成了电脑设计专家,他以能为祖先成吉思汗效力,有天然的感情动力。随后两天间,他根据我们对陵内装饰彩绘与壁画的调整设想和讨论建议,连同整体建筑环境效果,先在电脑上一派辉煌、典雅地展示了出来,这个有元代历史感的,有蒙古民俗特色的,一个焕然一新的视觉时空。效果眼见如实,令人拍手称快。可爱的云舟,为此熬红了眼睛。协议书随既签定,一方是政府行为,志在必行;一方是以创研为宗旨,乐于奉献??我们和性情豪迈的蒙古同胞无需计较利益得失,从开始就达成一种精神层面的相互认同。随后我请本系年轻的副教授唐晖出马,一道参加设计。我希望我们认同,这将是第一工作室必须聚精会神去进行的一个重大科研课题。我期待我们同心协力迎接设个课题将带来的挑战。 似曾相识的“成吉思汗”要求我们对历史补课 当我来到这辆“车”面前,讨论计划时,我已清楚地认识到,我这匹老马,不免实质地是被“套”在了这辆车的“辕马”的位置上。车上拉的,当然是“成吉思汗”。随后许多日月,最让我感到举步维艰的是:我们对这位被世界公认的,曾影响过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伟人认知不足,不知从何入手。耳熟能详的是毛泽东《沁园春》词中所云:“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毛泽东眼里,成吉思汗无疑还是屈指可数的一位不可忽略的帝王,而在调侃的语气中,成吉思汗尚不过是一个目不识丁,但幸逢时运,只善骑射用武的“天之骄子”而已。我这一代人深受这一评说的影响,长期以来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蒙族”帝王,似曾相识,知之其少。进入这一“命题”之初,面前一片空茫,不知从何着眼,从何入手,一个迫切的感觉是:在进入构思之前,必先补上这段历史课! 我们决定通过鄂尔多斯市和成陵工程的领导同志们出面,邀请由自治区研究蒙古历史的权威和专家们,组成一个“文史顾问”小组。期望借助史学专家们的资源和见解,为壁画的内容提出一个文字的纲要,以便于我们较快地打开思路。这一建议很快得到支持;前蒙古大学蒙古史学院院长、蒙古学研究所所长、齐木道尔吉教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胡尔查、毕力格先生、内蒙古师大蒙古民族图饰研究专家鲍玉祥(阿木尔巴图)教授、前成吉思汗陵管理局局长、成吉思汗史学家、作家旺楚格教授等,应邀汇集到北京这个“会战前的参谋部”在接下来的半年中,多次和我们往返于北京及鄂尔多斯成陵工地的现场,就壁画的情节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富有建设性的商讨在对如何把握这一重大题材,如何评价成吉思汗的历史业绩,如何从过去的历史的局限性认知中超越出来,如何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和高度着眼,来揭示成吉思汗一生对当时历史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等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 我们至今感谢以上专家们在整个构思和创作过程中,给我们提供的宝贵意见,无私地提供出他们的著述和研究资料。根据他们的推介和指引,我们到内蒙历史博物馆、蒙古民族民俗博物馆、图书馆、书店,还通过网络去查寻、拍摄、购买、下载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地收集到了各种相关蒙元历史时期的文史资料,阅读了多位作者、不同版本的《成吉思汗》传略。相关蒙元时代,包括辽、金、夏、宋,还有同时期中亚、西亚、欧洲、俄罗斯、印度地域的绘画、服饰、兵器、甲胄、建筑等等记述和文物图像,一时间都成了我们“贪得无厌”的“猎物”。我们三位主要设计者,还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集中的观看了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和电影《成吉思汗》。从电视、电影画面中,我们截取了数以百计的场景镜头??那个金戈铁马的岁月,在我们脑海中,如梦境般渐渐浮现出了,一幕幕的历史画面…… 从文字到图像,从图像到文字,翻来覆去,前四个月除了学校教学之外,全心于此,当最后确定壁画创作提纲和表现形式时,我的感觉是:经历了前段时间“强化”的补课过后,我们在画面构思方面也渐渐有了明确的意向。我在汇报创作构思时,向专家们演示了数以百计的用手绘记录、临摹的素材,电脑上记载的数以千计的文物、图象资料。我们认真的态度和基本构想得到文史专家们的肯定:“孙教授所搜集的资料,尤其是图像资料可以说比我们几个专业研究的人丰富得多了。你从绘画表现形式的角度提出的“不要平均罗列故事情节,不要把有限墙面分割成近百个‘图解式的连环画面’。而要重点突出几个不同历史阶段中,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场面,力求要有‘大型历史画’的真实感和高度概括性的创作思路。我们完全赞同,……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初自治区领导委托中央美院壁画系来创作这一壁画,的的确确是一次非常正确的决策!”到此,我们和‘成吉思汗派来的使者’,真正地有了相互“完全赞同”,相互认可。我也深感欣慰:当初提出成立文史专家顾问组的建议,也是我们一次非常明智的举措!” 《一代天骄》史诗的四个篇章 壁画内容的设计是在旺楚格教授执笔的文字方案基础上形成的,原方案最具启发性的要点是:把成吉思汗一生的历程按成陵四个(中殿奉供塑象外)相对独立又相连通的建筑空间分成了四个章  节,非常自然,又非常合乎逻辑地提出了四个时段的题目     一、《蒙古草原的希望》;二、《蒙古民族英雄》;三、《华夏民族伟人》;四、《世界历史巨人》。这四个章节的题目,即全面也历史性地概括了对成吉思汗一生业绩高度的评价。我们决定按这四个题目设计为四个建筑空间的中心画面,将原方案中近百个故事,摘要地精简为三十多个可相互连接的情节画面,用一条地平线贯通了全部画面中的时空。成吉思汗一生起伏、跌荡、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在这一绘画的构架中,有着一种交响乐般的节奏感,这一受到鄂尔多斯和文史专家顾问们“完全赞同”的构想为我们在构图上能够别开生面的探索找到了蹊径。这四个章节具体的内容是:。 一、《蒙古草原的希望》铁木真的诞生和成长。 描述铁木真诞生之前,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以游牧为生的原始部落间,相互争斗,仇杀不止,劫掠不息,生活环境严酷的历史背景。1162年铁木真诞生后,父亲被世仇塔塔儿部族的人毒害,他和母亲弟妹遭族人叛离,抛弃,又不断被仇族追杀,多次身陷绝境,死里逃生的艰险遭遇,铁木真生长的少年时代历经苦难磨励,因此养成了不惧艰险,忍辱负重,坚韧不拨,智勇超群的性格和意志,形成了他在奋斗的一生中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随机应变、敢于胜利的领袖天才,历史证明铁木真的诞生,是多难蒙古草原从此有了走向空前兴旺的“希望”之星。 这一“《蒙古草原的希望》的篇章,设置在成陵西殿。中心画面是《铁木真的诞生》,分工由王颖生构思设计,画面高4.5米,周长50米,总面积约为180平方米。 二、《蒙古民族英雄》统一蒙古高原的战争。 描述自公元1179年-1205年间,步入青年的成吉思汗立志恢复振兴离散的族群,投靠父亲的“安答”(结义兄弟)王罕。借助王罕和他少年时结义兄弟扎木合的援助,十九岁的铁木真开始了领兵数万应对战争的生涯。在夺回被蔑尔乞人抢掠的新婚妻子孛儿帖之战的胜利中,显露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不寻常的凝聚力,他恩威并施,使十年前叛离他母子的族群重又归回了他的统领之下,在复杂多变的部族斗争中,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联盟,吸引了一批批骁勇善战的草原英雄投奔到让他的旗下,在此后20年的战争中,他统一草原的政治雄心得以施展。其间如1189年的十三翼之战,1196年协金、联合王汗的围剿塔塔儿人之战,1197年消灭蔑儿乞部族之战,1202年他为父报仇灭绝了草原最强悍的塔塔儿人之战。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这位“弯弓射大雕”的天纵奇才,渐次地铲平了草原各族群的壁垒,为蒙古草原走向统一奠定了基业。铁木真由此成为蒙古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英雄,这一《蒙古民族英雄》的篇章,绘制于连结西殿的西过廊。中心画面是《战胜塔塔儿人的胜利会师》。分工由我构思设计,画面高3.2米。总长28米,面积为89.6平方米。 三、《华夏民族伟人》-创建蒙元帝国 描述公元1203年曾与成吉思汗结盟的王罕父子背信弃义,对成吉思汗突发偷袭,在合阑真额一战中,从绝境中突围的成吉思汗与舍命相随的将士们在斑朱泥河畔盟誓.这一感人情境,表现了成吉思汗戒马一生与部下荣辱与共,始终不渝的诚信魅力。成吉思汗慧眼识人,以忠义为重,举贤任能,不问出身尊卑,不分种族宗教,所以当时的英雄豪杰,皆被吸纳于帐下,甘为其赴死效命:如他劝降太阳汗大臣维吾尔人塔塔统阿之后,奉为“国师”,嘱其创造蒙古文字,从此有了文字记载的蒙古文明;如他重用金国名臣契丹人耶律楚材,接受其儒学思想,临终授命于继位皇子寓阔台曰:“此人天赐吾家,尔后军政庶事,当悉委之!”??为蒙元帝国日后统一中国,确立了一位诸葛亮似的贤相;如他不计前嫌,对曾经险些射死他的敌将者别的忠义品格倍加赞誉,提拔者别为他独当一面的军队统师,在驰聘亚欧战场中建立了卓著功勋等等、、、他的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的慷慨大度,赏罚分明,做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人格魅力,使他所有的臣下皆能终身相随,无一背叛,因此也无一人因遭猜忌被杀。这种君臣无猜的情结,在中国历代帝王乃至世界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成吉思汗得道多助,在公元1204年前后战胜强敌太阳汗,擒获了他的最后对手,草原另一位枭雄扎木合。从而结束了蒙古草原的内战。 1206年春,成吉思汗在翰难河源,高树九犹之旗,举行呼勒里台大会,宣布蒙古汗国建立。在论功封赏的同时,颁布了由他口述的一部蒙古法典“大扎萨”,宣布创建怯薜军以及由他创立的一套严密的军事编制和户藉管理制度。成吉思汗顺应民意,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创建的蒙古汗国标志着:原始草原纷争不息的野蛮社会形态,从此步入了一个迅速崛起,并走向空前强盛的新文明时代。蒙古统一之后,成吉思汗进而兴师灭辽,伐夏、攻金、荡平了西南诸临国的疆界。为他的继承者铺平了亡金、灭宋统一中国的道路,其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一代天骄”由此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上又一位划新时代的伟人载入史册! 这一《华夏民族伟人》的篇章,绘制于连接东殿的东过廊,中心画面是《蒙古国建国盛典》。分工由我构思设计,画面高3.2米,周长28米,总面积89平方米。 四、《世界历史巨人》西征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 描述:1218年,为报复花刺子漠国边城守将贪掠财货,杀死蒙古国派往交流贸易的五百人商队,其国王随后又凶蛮无礼的杀死成吉思汗派往交涉的使臣,花剌子模国王狂傲的挑衅行为,引发成吉思汗愤怒西征的决心。在追讨夙敌逃窜和抵抗的过程中,一发不可收拾地导致了蒙古铁骑对亚欧多国的连带征战。在后来军事史学家眼里,这是一场“牧人对农夫”-“猎人对猎物”战争.成吉思汗指挥他“马背上”的民族,创造了“闪电战”和“围奸战”等“革命性”的进攻战术.说他从未一次派出超过十万人的大规模军团,却奇迹般数次击败数倍的敌军,他的远征军以龙卷风般的威力席卷了整个亚欧大陆,25年间,他先后使四十多个国家,七百多个民族及其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统归纳于蒙古大帝国的版图之中! 震撼世界的“西征”所引发的对成吉思汗的功过争议,至今未止!历史当然不能宽恕他的军队对抵抗军民血腥“屠城”的报复行为。当灾难的记载成为历史,人们渐渐超越局限,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宏观地看到:成吉思汗的远征,前所未有的打开了亚欧大陆各国相互封闭的疆界,开通了东西方商贸、科技、文化的交流渠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驿站制度和西方的医药、科技和天文历法都都在12、13世纪当中有了空前迅速的交流,起到了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的作用。成吉思汗重视科技文化,尊重知识、人才,宽容宗教信仰自由,赏罚公正,在被征服的国家中同样置法律的力量高于自己权力之上,他的军事思想和治国理念也在他征服世界的历程中不断丰富、更新,从而使他成为12-13世纪中世界上无与匹敌的历史巨人。 1227年,成吉思汗征伐西夏归途中病逝,他在人类史上创立的辉煌业绩长久以来是蒙古民族缅怀历史时无上的骄傲。 这一《世界历史巨人》的画卷,绘制于成陵东殿,中心画面为《成吉思汗接见亚欧各国友好使臣》。分工由唐晖构思设计,西殿高4.5米,周长近50米,。面积约为180 平方米。 “和而不同”在形式上的“相得益彰” 开始讨论如何分工、合作,使整体设计有一个按委托方愿望的“统一”风格时,曾让我们三个作者同时感到“一时难相适从”的困惑。王颖生是位中国画画家,擅长工笔重彩;唐晖近年的创作日渐显露出运用材料工艺和装饰风格特色;我则习好油画写实的方法。我看到,我先一步拉出的小素描稿不仅未能起到“带动”的作用,或许还可能成了颖生和唐晖前期构思的障碍,解决这之间的“障碍”,或许是得自我分析成陵建筑的现场考查的“灵感”这四个主题的画面,在成陵四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虽然彼此连通,但并不在一个视域之内,按各善所长的风格,各自进行构图,不仅可行,而且也“天意”地适合这四个不同主题的表现。当王颖生的《成吉思汗诞生》场面中那些含有浪漫色彩的人物造型和密集的线条群像组合,开始显露出工笔重彩的魅力时;当唐晖《成吉思汗接见各国使者》采用沥粉贴金的工艺,使场面焕发出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美感时,我欣慰地看到了一个“异曲同工”的效果。这个因空间连断可以“合”而不同的客观建筑环境,使《一代天骄》的壁画的“合作”,有了多样表现形式的可行性。 我们从“合”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几项相互制约的“公约”。 ①人物形象靠近写实的原则,尤其注意蒙古民族的形象与肢体特征。 ②构图中近景人物一律采取均同真人比例的尺度。 ③四幅作品均采用一种暖土灰的“古旧”底色, 统一形成同一的色调的历史氛围。 ④四幅画均限用六种颜料着色,偏棕褐色,靠近底色的灰白、土黄、土红、钴兰(少量的青)、近土录的暖粉录(碌)。大色调向中国古代绢画靠拢。 ⑤用线条作形态筋骨,无论什么工具、手法、线条必将是主要手段??共同体现出中国传统壁画的精神因素,这应是形式上统谐四幅画的最主要因素。 现在看来,这一“公约”,有成效的使我们的合作有了合谐一致的内在联系。每个人在设计和绘制过程中都“公约”地顾及到了整体间的共有联系,同时也在擅长的风格中恰如其分地发挥了各自的长处。 四个月过去了,草图还在梦寐中! 自2005年10月到2006年2月初,我们一直都在“从容”地收集创作素材的资料。在签订协议时,我和委托方曾有过这样的对话:“我已充分意识到,创作好这幅壁画的难度,因此希望有相对的时间保证。”对方回答:“如果在节目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与保证作品质量水平之间有矛盾冲突,一定还是以质量为重。”当时这一理解和承诺,曾使我们深感欣慰和心境的踏实。但到2006年3月时,成陵内部的装饰、彩绘工程已近尾声,拆完脚手架后的四壁只待新壁画上墙,当地“国际草园文化节”紧锣密鼓地筹备到了一种“急切盼望”“急不可待”心境地时,鄂尔多斯市领导和成陵工程指挥部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改了口气的时间表??“无论如何,我们希望壁画工程应在七月二十五日前在成陵安装完毕,这一要求希望得到教授的理解和配合。对这一突如其来变更,我虽然不无心理准备,但还是骤然感到了紧张的压力。我理解这“配合”无疑是要我们必须接受的“命令”!我们几位的构图还在酝酿,大体计划正按着可在十月份完成的步骤进行,那些画面情景还在朦胧中,这个“命令”如同对尚未完成热身准备的运动员,提前鸣响了起跑的发令枪一样。对此后的一百多天,我每天都作了日记,重温这些记录时,我至今还不能摆脱,那如同骑上了一匹难控的野马一样的感受,我不仅“欲罢不能”那是我已是承诺了的责任,也“欲慢不能”我得理解成吉思汗后人的性格和期待之情! ……此前,许多天来,我坐在画案前,面对稿纸,呆坐傻想,虽然有了提纲,虽然有了一个构思的框架,但通过具体的草图,展示为可观的形象,总觉还没有“成像在心”的感觉,我还需要作一番“如练书法”,“如学外语”从熟悉笔画入手,从背记单词开始,的“童子功”除此之外,我无其他进入角色的途径,于是,每天翻弄自己收集的一堆堆资料,翻来覆去临摹那些可能进入画面中的各种形象,元代蒙族人的服饰、生活用具、兵器、马匹、、、、、、千百度的寻觅,直到我可以背诵、默写的时候。最初的草图在动笔之前,耗去了我四个月的时间! (日记)2006年2月10日,今天我开始硬着头皮逼迫自己进入状态,我开始“置阵布势”,伴随着笔下那些漫乱的线条,我似乎渐渐看到了,那个“马背上的民族”驰骋在草原上的情境《蒙古民族英雄》的初稿出来了,这个高九公分的,四十分之一的小画稿,涌进了“千军万马”。我似乎看到了光,在恍兮惚兮之间,渐觉有物,在恍兮惚兮之间,渐觉有象,眼前这八百年前,充满血腥,也充满生机的大草原上有了一种可感的雄壮气势,这个开端的效果令我兴奋! (日记)2006年2月17日,自昨日上午9时至今日凌晨3点,在18个小时之间,一鼓作气把《华夏民族伟人》的1/40画稿,也一气呵成了!数日之间汇集在脑海中的历史资料,想象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景届时如疾风骤雨奔来眼底,《盟誓斑珠泥河畔》、《喜得塔塔统阿》、《俘获札木合》、《群英汇聚帐下》,诸多画面,泻入笔底,其间数百人物,个性情态隐约可显。一阵痛快之后,我躺倒了一整天,天可怜见,我还是上年纪了,连续十几天的不眠之夜,要我付出代价。” 绘制:伴随成吉思汗的一场“攻坚战” (日记)2006年5月8日:4月21日完成了《英雄》和《伟人》的1/10素描制作稿,此后半个月左右,颖生,唐晖也完成了《希望》和《巨人》的1/10制作稿,几经专家组和成陵工程领导小组的讨论后,已基本通过。我的《英雄》画稿烤贝后,今天在我的画室中开始上墙,正面墙上恰恰好安上了中景主题的七块板面,左右竟然一公分不多!一公分不少!这一“天机神算”般的巧合,让我意外,又让我有了些“唯心”的庆幸。可是,当这些略大于真人比例的近百号人物的线描稿显现在板面上时,我还是被眼前的“工作量”震住了!稿子里许多形象,细节都待于充实,修改,调整!一阵悲壮之感油然袭来,前面只有两个多月的绘制时间了!让我如何不惶然,期望能得道天助去创造奇迹吗?,这种“期望”更接近一种“绝望”? (日记)2006年5月10日,中午约集吴啸海,白小刚,叶剑青,曹巍,王晓伟四位助手到画室清理卫生,布置作画的环境,这几位壁画系的青年教师,都是我近些年指导过的的研究生,都曾和我一道去闯荡过大西北,是一批吃得了苦,受得住骂,有过和我一道参加壁画绘制经历的小伙伴和战友。此前他们已经看过我设计的素描稿,对参加这次实践皆有跃跃欲试的热情。我用了一下午时间,再次向大家解释创意,提出要求。我说:“这个构图有点意思,比我们过去的创作有难度。时间很紧,我的色彩稿还未来得及完成,因此,我心中也无最终效果的把握,但我希望这将具有一幅“大型历史画”的品质的作品,可能将是我们一道对“绘画”的一次战争,我们不妨把这看成是成吉思汗对我们的“委托”,只有七十多天的时间,我们要打的将是一场“闪电战”,“攻坚战”我要你们有相应的精神准备。” 我的素描稿倾向写实作风,线条、不独有轮廓的平面结构的形态关系,还有虚实,质感的形体和空间关系等内在因素,有许多形象和细节在深入时要进行充实,调整。更因我在创作过程中,会不断否定我自己已经画出的形态和效果,出现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要求,这种做法是壁画绘制中的大忌,这使得我们助手们很难适从,很难从开始就进入合乎的期望的要求,加上和我之间对终极效果的认知和表现方法间的差距,《英雄》的开篇时,乱象频生,让我焦躁不安,对我的小战友们时时有“气急败坏”的失态之责。虽然,我清楚??在这一类纯绘画性的作品中,让众人参与协作,要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手法,尤其让我这群年轻气盛,自觉不凡,开始不免都有些轻敌的伴伴们,要经过耐心磨合,渐入状况,才能找到各自有兴趣而且擅长的“责任领地”,找到一种渐入默契配合的感觉,表现出主创人的期望,是极困难的事情。 《英雄》画稿上墙近“二十天”之后。才渐渐找到“各就各位”的分工办法,我让王晓伟负责中远景的战争场面,他对描绘画中的千军万马战争场面表现出很浓的兴趣;白晓刚负责兵器,甲杖,旗帜;吴啸海承担了衣饰、配饰,鞍具图案的充实和再考证;曹巍接受了对素描稿中前景马匹动态的资料的搜寻和使之具体化的任务;叶剑青协助我对画稿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和调整;而画面主要人物、马匹及独立成篇的八个故事情节的画面,则全部由我执笔。 这个“分工”方法为随后进入制作阶段的王颖生和唐晖也提供了前车之鉴。绘制过程中,在线描的功力和“造型”微妙感方面,是助手们无法在短时期内达到他俩人水平的。于是,他们也各自包揽了全部场景中人物造型的线描经验告诉我:线条,是画面由始至终要见筋见骨的造型手段和表现要素。记得袁运生和我说过:“壁画绘制中所有造型相关的线描,应是一个人主笔,是保持风格手法统一的根本因素____责无旁贷!” 北京炎热异常的六、七月,三个工作现场,从早晨到深夜,所有参与者都汗流浃背,这种感受让人意识到:“壁画不是`画画,壁画家工作时是设计师,是工头,是工匠,壁画是一个团队战场,主笔人必须先身士卒,必须是最能担当辛苦劳作量的“主匠”??看王颖生和唐晖的投入状态我也感到欣慰! “画古代人”坦诚向古代大师们求教 我把委拉斯贵兹的《布达列的降伏》,列宾的《查波罗斯人给苏丹王写信》,苏里柯夫的《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和中国唐代《永泰公主墓室壁画》、《懿德太子墓室壁画》,北齐《娄睿墓室画》的《卓竭图》等印刷品摊在工作台上??让大家天天观摩,我说:《一代天骄》是‘创作’,但我‘不求创新’,古、今、中、外??拿来我用,但愿手法上有些复古气才对味儿。有趣的是,苏里柯夫和列宾的那两件作品的内容都和蒙古时代有关系,其中许多服饰和兵器,装饰都和蒙元时期出土的资料相似。令我兴奋! (2006年5月29日)这几天从渐显的效果上看,借诸位前贤帮助“加温”的过程,在画面中开始发“酵”了有了点‘古旧’气。我因此似乎看到了《英雄》的一线光亮,今天上午九点到凌晨一点,一鼓作气画完了成吉思汗中军周围六个人物,主体部分有了一点气势。半个多月间我一路“扫”过来是六十个多个等真大小人物形象。我试着以接近完成的效果深入刻画了近二十个主要人物,每每画到下半夜,画室中独我一人时,似觉笔下“若有神助”,不看资料,象由心生,信意为之,如若和画中人物交流互动,这些形象有点“活起来”的感觉了,眼底一派畅机,心中顿生快感,我想:如果没有诸位大师的借力,我或许做不到这种地步!委拉斯开支的画对我启示最大! (日记)2006年5月29日,“素描造形的深入和调整的阶段,应该告一段落了。”我对助手们说:“今天开始进入‘绘制’的阶段,用色彩全面铺开整个画面。《英雄》的基本色调应统一在一种如‘古铜’,或‘古旧绢’的调子里,通体看去,应该像一块‘锈铁’有种斑剥、残破的,如一件出土文物的效果,那是一个铁与血凝结的古战场,是一段凝重、苍雄、恍惚如梦境一般壮烈悠远的历史岁月,这一切境象,不仅仅由我们画中的人物形象体现,也将由每一个细节构成??每一件服饰、器皿、兵器、鞍具、旗子、图案与纹饰,这些所谓‘细节’说起来不那么重要,但如果画得不精到,整体将失之粗糙,没有看点。我们要营造的历史与时代的特征将无从体现,所以细节和整体感在绘画中是一对非常重要的辩证关系,古人所云:“尽精微而致广大”。这样的理念要在我们作品中去体现。《英雄》一图的当下效果粗糙有余,精微不足,而此图只剩下二十天的绘制时间了!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呢?看看我们案子上大师们的示范之作就明白了,说透了,画面的构成中没有次要的东西,一个画不好的细节,一个败笔都如同一个人肢体上出了问题而将被人认为是残疾人一样!”我提示了大家,也同是警告着我自己!还有二十天!我们能做到怎样的程度呢? 我们还得把一些细节再‘过细’一遍。” (日记)2006年5月31日,现在看来,在这个如“古旧绢”的灰底子上,素描稿中的线条,颇有些“情急”之下而生出迅疾之势,这种“笔下的动势”有若不经意之感,倒增加了画面的张力。是深入过程中不可失去的感觉,下一步应是顺其势,将笔下的“气势”结合色彩的“用笔”中张扬为一种作风,切不可因追求“精微周到”而弱化已有状态!” (日记)2006年6月20日,《英雄》一图大体上已经铺满了一遍,效果渐显平凡,在克服焦虑不安情绪的同时,我自觉也渐渐失去了开篇之初的激情??眼下不仅仅是时间问题,根本地看,还是我“才不胜情”的能力有限。这样的觉悟让我深感无奈,因此也清醒了许多。今天开始,我让助手们去“新醒狮工艺公司的车间去烤贝《伟人》的画稿。”下面的十天左右时间我一个人将对《英雄》做整体的调整加、减、乘、除要的是千笔、万笔归结为如出一人之手的统一感,在我,这是孤军的“背水一战”了! (日记)2006年6月27日,每天工作到下夜一两点钟,我期待的“整体感”渐见效果。这是和我自己的斗争,这段日子要求我去打败前段时间的那个“我”,凡眼前让我感到不满意的人物形神特征,马匹造型、动态,空间虚实关系,或修改、或调整、或涂掉重画,提点要妙,清除细碎,统一笔势-对画面而言,我应是我自己最严苛的审判长,绝不可宽谅,不可姑息我自己画面中已发现的那些毛病。……我由然想起海明威小说“老人和海”那个故事中的“老人”,让我对眼下的境况和可能的结局,生出许多悲壮自怜之情! 《英雄》后期调整了十天,《伟人》的线描稿已烤贝完了。同样篇幅的绘制工作量,可时间只剩下三十天了!7月1日,《伟人》必须上墙,《英雄》必须结束!任我“儿女情长”由不得《英雄》‘期’短”!这段日子当中,我先后请詹建俊、袁运生、妥木斯、朱乃正、靳尚谊、侯一民先生来提意见。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由衷感激他们对这件作品热心的建议、不客气的批评、诚挚可感的鼓励。借助这些当代大家们的法眼匡正,画面得到及时的指点,做为《一代天骄》壁画的艺术顾问,他们在学术上给予的支持,情理之重,山高水深! (日记)2006年.6.月30日,壁画系老主任侯一民先生抱病从郊区赶来看我们。他对现场中正在协助王颖生、唐晖绘制壁画的助手和同学们说:“创作大型历史纪念碑式绘画、是我们壁画系开初办学的理想。现在我们这些人的东西和主张已经成了“入土文物”了。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们,好好跟这几位还没成为“入土文物”的先生学点硬功夫,当今还愿意这么画和能这样画的人不多了,真的……”“老头”说完这番话时,眼角里涌出泪花,老人家的鼓励,一时间让我们这些冒傻气的弟子们也深受慰藉且感到了这一种自重之情。 王颖生的《希望》和唐晖的《巨人》同铺在壁画系大制作间的地面上,师生们只能跪着,或者爬在板面上进行绘制。大制作间没有空调,夜间灯光灼人,汗水滴在画面上,有的人膝盖和肘腕都磨破了,但可感大家的兴味不减,劲头十足,两幅画推进的速度比我要快,并且也各自找到了一套统一手法的经验,到此都已完成了大半,效果也令我感到鼓舞。这让我对《一代天骄》壁画的的整体前景,有了较乐观的期待了。 (日记)2006年7月2日,昨天《英雄》上午下墙。《伟人》下午上墙。看白晓刚等助手十天时间烤贝完成的画稿,有不无“陌生”之感。虽然这一次比他们做《英雄》线描时要认真多了,但手法上有些拘紧,人物形态、神情、气质不免偏离原稿,有些”貌合神离”的“弱化”之感。我说:“这确是我的素描构图,却又不像我的东西,现有的基础上,有许多具体问题都有待于下一番“重新”来过的功夫,因此,先把这个色粉笔的线描稿子洗掉吧!然后再重新调整一遍!”我看出在场的助手们几乎都愣住了。一上午大家默然地用喷壶和湿毛巾把线稿洗了,但洗过后的底子上还清晰的保留着色粉笔渗透到画布纹理中的线条,整个画面“淡”了一层,感觉却统一得多了。下午站在画面前,我问大家:“现在看效果如何?”晓刚说:“毛病不像昨天看那么明显了,好像舒服多了!”我说:“昨天夜里,我没有睡觉,我发现在未涂固定液的色粉笔线稿上很难着色,这”清洗后”效果是我在试图调整成吉思汗形象时发现的,这一方法虽然出于不得已,但不是不计后果的冒险之举,水洗过的线描稿不必再喷涂定画液了。省了料,也没有让大家“前功尽弃”!啸海说:“开始让我们清洗时,我真呆住了!心想完了!那是我们七个人十天的工作啊!完全没有料到……结果又会是这样!”我说:“请你们原谅我这次令人感觉粗暴而又‘残忍’的决定。画《英雄》我们用了五十天,画《伟人》只剩下不足三十天了!下一阶段没有从容商量的时间,我只有请你们按接受‘命令’的状态配合我“作战”。《伟人》画面中的人物比《英难》一图还多,场面也更大,从氛围入手,这次先铺大调子,人物由我负责,其它还按画《英雄》一图时的分工办法实施。” 晚十点后助手们下班了,我一个人坐在画室中,回想上午让大家“洗”稿子的情景,心中涌出阵阵又痛、又爱、又自怜的复杂之情,我真心地感激这群“孩子们”,我从他们对我的谅解中还感到了他们对我这个“老家伙”的怜悯。现在这个队伍中又增加了冯杰和李洋两个新兵,借助不同秉赋的八个人,适从我统一手法的要求,这一“难度”让我不免有些“脾气粗暴”! (日记)7月4日:《英雄》下墙后,我开始感到心力交瘁的疲惫,昨天上午,我躺倒了。浑身不适,弟子们给我拨火罐、按摩,我躺在画室的沙发上看弟子们动手,一整天未动一笔,心中阵阵惶然。晚上,不期然接到了陈丹青的电话,他刚刚从上海回到北京。《英雄》进行到后期时,他闻讯来看我,说是看了之后觉得手痒。现在,他在电话中问我情况如何?我说:“景波陷入困境,援军该出发了”。他慨然答应明天即和夫人黄素宁一道来助阵。放下电话,我顿时感到兴奋,老同窗、老朋友之中,我直觉他和我有多方面的亲近,天可怜见!这或许竟是成吉思汗在冥冥之中招呼他来助我吧!电话之后,我似觉“病”也好了!由而爬上画架,画《塔塔统阿与成吉思汗》,直画到今晨两点钟。 (日记)2006年7月7日,昨天下午两点钟,丹青和素宁一道来了。丹青进门便问:“老哥,让我干什么?”我把准备好的画稿和一堆资料塞在他手上:“你负责深入《斑朱泥河盟誓》、《帐下群英》,以及建国盛典左侧群臣的人物形象的头与手,我将从右侧画到中间和你会师”。丹青听罢,没有二话,即刻跳上条凳,动笔便画,陪我画到晚上九点。他风风火火一路用线描的方式乘兴杀出二十多个人物头像,感觉新鲜,情态也颇生动。我劝他放慢些,他说:“老哥,我停不下来,几十年没画过这么大的画了,太过瘾了!”,丹青的兴奋感把我也从疲惫中拉出来!今天我把《成吉思汗喜得塔塔统阿》的整个画面也大体画了一遍。 (日记)2006年7月19日,《伟人》大色调基本铺得差不多了,《伟人》一图的中心画面是《建国盛典》,人物群体的氛围要做到热烈、庄重,色彩烘托要做到辉煌、典雅;《英雄》基调是块“锈铁”;《伟人》中心画面应宛如一块蒙有历史尘埃的“赤金”在辉煌、明快中透着沉甸甸的份量感。今天看来,原设定的氛围大色彩已经浮现出来了。 《伟人》一图中四次出现成吉思汗的形象《盟誓》中的悲壮诚挚,《俘荻札木合》时的感慨万千;《盛典》中的肃然庄重,《得耶律基材》时矜持中含得意的微笑,这是一个有雄才大略、有帝王气象的人,其不同情境中的神态需我认真推敲,有如进入角色般去体会才行。现在感觉还不行。 这些天,丹青在手法上也渐渐和我谐调了起来,他说:“开始,我用画油画的办法,发现你骨子里是中国味的线造型,待我用线条梳理时,却发现你的线条还是更贴近油画语法的体面关系,翻来覆去,我这两天才找到感觉!”今天他把“帐下群英”一图中几个人物的衣服也画了一遍,用“脏稀稀”的土褐色把他原来平涂的色块“磨蹭”了一遍,“你这些脏色汤真有用!现在看色彩效果也有点味道了……”可惜!丹青明后天要到外地去,他有些过多的“义不容辞”的社会文化活动要去参与.这些天他飘忽不定,来去匆忙,我本期待他能把《盟誓》、《帐下群英》独立完成,现在看来,他还是把“打扫战场”的收尾事宜交给我了。他让夫人黄素宁留下来,他说:“素宁回国待业,她这阵子在你这儿,像是找到了“上班”的感觉。”素宁专攻画面中的器皿、服装和衣饰的图案,作风细致,工谨。每天搭出租车来,凡对原稿中不充分的地方,不仅找资料重新核对、充实,还为构图中一些人物增加设计了一些我原设计中没有的物件。她的“精工细刻”使画面一些细节颇为“出彩”。 按上一幅画的经验,计划两天后,我应结束之种“大会战”的阶段,下面的十天,我需要一个人像《英雄》收尾阶段那样安静地把这二十八米长的画卷再“一道手”地调整一遍。《伟人》现在遗留的问题比《英雄》篇要多,整体看,一些人物的形象气质,比《英雄》要弱,虽然我有了些前篇积累的经验,但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日记)2006年7月26日,22日中午李斌来了。六天前他从上海打电话来:“丹青告诉我,你在画成吉思汗,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他自报奋勇,前来助战。出北京机场,下车伊始,请战要画号手和推炮车的两个人物,“我对构图中这两个形像特感兴趣”。根据线稿他又觉资料不充分,于是,又找人摆姿式,一口气拍了四十多张照片,随即爬上画架,赤膊上阵,陪我画到夜里十点。快人,快语,急性子,态度却非常认真,“我这人画画不能靠想当然,必须资料充分!” 李斌陪我画了四天,没有离开画室一步。但他似乎更难于像丹青那样在短时间内找到与我相协调的手法。今天晚上他因事返回上海。我开车送他去机场,李斌是个性格开朗,令人快乐的人,四天间,没完没了地听他说笑话??他是来让我开心的。但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在他离开之后我将得重新调整一遍才成.现在画室里只剩下我这个“孤家寡人”了。《伟人》离结束期限还有六天,现在,画面还有二十多个人物,有待重新调整的任务还多!,丹青电话中抱歉的告诉我,他到内蒙去了,“老哥多多包涵,我所遗留问题,任凭你一手砍杀”。可“老哥”我唯一担心的是我能否支撑到“画完”它。这几天特别疲倦! 8月2日,凌晨一点半,最后把《帐下群英》中的人物调整完毕,得意的是,丹青在《盟誓》和《群英》中情态颇见生动几个人物形象神采在我调整后,没有减弱,更见丰满了,这是借他的才情在我友情之中溶合的结果,这样的回味,令我珍重! 这六七天间,我对要作调整的二三十个人物形象,包括衣纹,马匹以及背景,笔能到处,生生杀杀,用的是可谓疾风卷地,横扫千军的速度,现在看终算有了“如出一人之手”统一感了,我心知肚明,如此“赶路”般的作派,已经留下许多不可回首的“遗憾”此画已不可能如愿作到“精到”那“尽精微而致广大”,只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了。眼下“精微”是不可能了!但大气势之中得有些“精彩”处,应说还因缘于“急迫”使笔底留下了一种“任性使气”,不拘细锁的粗放感。也许这竟成了这两幅壁画的一种风格和作派。八十天过去,我和合作者们没有造出“奇迹”,但都尽力之所能,作出了这个“实迹”。我已是疲狈不堪,衣带渐宽,但挣扎瘦骨,勉励自策,无可后悔。最可庆幸的是:居然没有垮倒,在心里我得感念“成吉思汗”!是他的“长胜天”佑助了我吗? 《一代天骄》得道多助! 前面说过,我体味画壁画,不是“作画”,是作工,是征战,壁画家不是“画家”,是设计师,是指挥员,是工头,是实战中的工匠,排头兵,画壁画不是一个人的自由创作,而是协调,组织一个群体的集体行为。每当“攻坚”战的结束,回味走过来的每一个环节??期间无论酸、甜、苦、辣、经验、教训,都有许多令人感念难忘,要多方感激的情义。 我想,当初如果不是王颖生,唐晖,云舟纵容我“坐”“套”上这辆“战车”。并且分工合作地承担了设计的重任。我一个人可能会推辞掉这个机会。 我想:“当初,鄂尔多斯市领导”和“成陵”请来的文史专家们,在交流中,不是那样信赖和理解我们,构思过程会不像后来这样顺利! 在“成陵”整体改造中还有“蒙元疆域图”和二十块铜浮雕装饰件,总面积近二百平方米,由新醒狮工艺有限公司二十多位工人和技师协助制作完成。其主持设计者是云舟和他麾下的四位年青的电脑专家,这个电脑设计工作室除了全过程承担壁画初期的草图效果调整,打印出图,网上查寻,下载资料的工作之外,还设计了全部的室内古建筑风格的彩绘方案,北京古建筑彩绘队参与的工人有二十多人。 北京翰高兄弟有限公司我们的朋友房庸董事长,无偿的,严格的,按我们的设计要求配制了壁画的全部底料,这底料也是我们整幅壁画绘制过程中最主要的颜料。 王颖生设计、主笔的《希望》篇,参与者有:徐松波,吴旭鹭,房玉栋,李靖,岳阳,赵婷,薛子云,马文,代瑞雪等十人。 我设计、主笔的《英雄》篇,参与者:有王晓伟,白晓刚,吴啸海,叶剑青,曹巍五人。 我设计、主笔的《伟人》篇,协作者:是陈丹青,黄苏宁,李斌,助手有:王晓伟,叶剑青、白晓刚、吴啸海、孙韬、曹巍、冯杰,李洋,等共十一人。 唐晖设计、主笔的《巨人》篇,的助手:有李崴,袁欣、王磊、武潞潞,肖伟,张玲丽,郭帅崇,荣志、刘静、张扬、倪波、朱晓枫、李洪涛、徐松波,丁晓等十三人。 绘制的那些天,壁画系秘书郭长江、王芳陪同我的妻子张明伟,每天来工作室帮助做午、晚餐及其它后勤采购等辅助事务,绘制现场充满了一种家庭作坊般的亲切氛围。 而由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袁运生、妥木斯等先生组成的艺术顾问团,由齐木道尔吉,胡尔查、毕力格,阿穆尔巴图、鲍玉祥,旺楚格教授们组成的文史顾问团,他们的学术眼光和建议,对我们实战中的师生们具有导向性的鼓励和鞭策作用。 当这一工程要让我以总设计和总监制的名义担当责任时,我想《一代天骄》壁画的完成,可谓:“得道多助”是我们来自多方的,近百个人群策群力的一次实践的结果,我感激每一个环节上参与这次“会战”的同道们。我深深感激在当下艺术市场中,这个“吃力不讨好”,要用心甘于奉献的大型历史绘画领域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不计报酬,如我的助手们,甚至拒绝报酬的战友,如丹青、黄素宁、李斌、如我们的两个顾问组九位专家、师长们! 当我在画室中追忆这段往事,望着“画去房空”那三面空荡的墙面时,满心的感念都似乎隐隐地刻凿在其中! 2006年11月26日 于京郊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