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

现任: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中国油画》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美协理事
天津油画学会副主席
返回

野菜-后现代

作者|王琨发布于:2009年06月03日

一、野菜     人们的日子好过了,鸡、鸭、鱼、肉吃多了,现在时兴吃野菜,还有袋装的,挺贵。马苣菜、黄花菜、桐蒿也都成了饭桌上的新宠,朋友请客以能吃野菜为时尚。记得我小时候用马苣菜、黄花菜喂过鸡,是由于粮食太金贵,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移的话,我们的父辈1960年前后度荒时大概也吃过,那是在缺少鸡、鸭、鱼、肉、粮、菜的特殊时期不得已才吃的,只是为了维持生命。     时事变迁,几十年的时光,野菜们的命运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证明了我们的生活有了巨大提高,说明了好吃的东西丰富了,而且致使一些人营养过剩,满街的胖子就是最好的佐证。每天鸡、鸭、鱼、肉、精米白面地吃,时间长了必然要调整胃口,也使人们意识到了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和摄取过量脂肪、淀粉有关,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又冒出了许多营养专家,整天叨叨食物的营养成份什么的,好像掌握不好就要天下大乱似的,许多医生也提醒人们注意善食结构,多吃粗粮,多吃绿色植物,吃野菜好处多多云云。看来日子好了,麻烦也多了。 二、后现代     现代艺术起源于西方,它的特征是反传统,抛弃传统。谁都知道国外的博物馆比中国的公厕还多,古典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专题的、个人的、流派的、国营的、私人的、基金会的、银行的、公司的,应有尽有,最后把你看晕为止。西方人聪明,把最好的房子都做了博物馆,好东西(包括抢来的)都放在了里面,一点没遭践,来滋养他们的灵魂,陶冶他们的审美,给后人提供了一个鲜活、丰富、直观的历史,为搞艺术的人也展示了一个学习、借鉴、研究以及反叛的场所。要想超越博物馆里的经典,不仅不容易,甚至没可能,那么背叛传统、标新立异就成了必走之路,再加上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从绘画中派生出新艺术,像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它具备了良好的“生态”,只有和博物馆不一样才有价值,这也是时代对艺术家提出的新使命。     后现代不仅反传统、抛弃传统,而且反现代、解构现代一切审美标准,并企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漠视个性,企图从传统艺术及现代艺术的形态学转向方法论,用艺术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并提出把博物馆也要“解构”,让艺术从博物馆走出来,归还大众,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和艺术产品过剩有关,但这些观念肯定和他们的现代哲学、工业发展、科技水平有直接关系,也和人们对传统不满足、“物极必反”求新求变的心态有关。     中国没有长期陈列传统油画和现代艺术的博物馆,别说国外大师的作品,就是想看看我们自己的艺术家像董希文、林风眠、詹建俊、靳尚谊的油画都没处去看,还谈什么反传统或解构什么?中国的现代艺术在哪里?没有现代哪来的后现代?什么都没有你解构什么?一些幼稚的模仿和抄袭就算我们搞过现代了吗?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用殖民心态跟在人家后头喊几声“后现代”,倒不如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土地上搞些东西,这种生发出来的东西可能更有意思。     野菜和后现代没任何关系,最后提醒一下,穷人千万别把模仿富人吃野菜当成时尚,肚里的油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