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坤

现任: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返回

诗性的阅读

作者|艾雁雅昌艺术博客发布于:2009年06月04日

 在架上绘画式样几乎穷尽的当下,我们的视觉审美确显疲劳之态。而对当代绘画作品的赏析或阅读似乎已变得日渐尴尬:一方面,对时尚与品位的追逐和修正已使人不屑于对作品再做技术层面上的介评或按传统的审美习性进行描述;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策评人对作品繁多的意义阐释,更使人变得紧张和茫然,稍有不慎,就恐有掉进作者和叙者共谋的策略陷阱中去的危险。因此,在当代各种言说不断放大和叠加的语境中,人几乎丧失了辨别好画的能力。在一大堆当代的各种题意命名下的作品,你简直难以区分哪些作品是出于对艺术本真的追探,哪些作品是出于利益策略的考量?于是,阅读,已成为一种当代人的心理障碍和负担,变的病态起来。 然而,尽管如此,作为传统的手工绘画,在中国仍然彰显着其强大而又绵延不断的生命力,这之中至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每让我们视觉阅读变得疲软和近乎于麻木时,总有一些挣脱既有程式和言说攀篱。因此看似穷尽的空间,其实还具有极大延伸的种种可能,而这些好画或新作,正就扮演或承担了这样的角色,赵开坤的画就当属此例。雅昌艺术博客     二零零五年十月,当我在雅风画廊首次目睹了赵开坤创作的系列风景与静物作品时,那种阅读的心理障碍或负担,那种多当下作品所持有的某种警觉,在瞬间便溜得无影无踪。其作品中那种在激情驱使下的撒野式的色块和线条,都被画家统摄在自己的境象当中,并理直气壮地盘踞在画布的各个空间既相互晖映,有各自吟唱。如果要对他的作品样式或风格做一个概括,我能想到的,那就是诗性的绘画,或具有诗性的表现主义绘画。当然,这样的概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毕竟为当下提供了一个直击心灵触发激情的全然没有阅读困惑的新的视觉图式和经验。     在赵开坤绘制的系列风景画中,我们看不到那种把自然景观当成纯粹客体加以精妙组合或精致描摹的充斥着矫饰情结的图式痕迹,也见不到把山水景物仅作为情绪倾诉和渲染的充满文人自恋情结饰物的特征,更没有当代那种对自然及物品进行肆意涂鸦式的无厘头调侃与戏谑的成分。在他的笔下,自然风貌,人文景致乃至屋中的静物,始终与人的精神相互融入、相互交织、相互缠绵。从而使外在之物获得了内在的生命张力而变成具有灵魂和意志的活物。雅昌艺术博客。 赵开坤的作品率真而大气,让人确能感受到那种画笔与画布接触的刹那间游走的快感和那种书写式的一气呵成的淋漓。有如古代唐人在江湖中或在山野间大碗饮酒,吟咏歌赋般的畅快。而落笔后,那种隐蔽物后的富于表情的自然本性则被活生生地凸现了出来。     赵开坤在他的《边角余料》的手记中说:“绘画是门手艺,而手艺,不单单是一种技术上的娴熟,更重要的是一种投入的精神,一种与生命、生存融为一体的那么一种默契,每每一幅好的作品问世……它的产生过程也许恰是思考的单纯所至。”由此,这就更意味着:往往在作品中做过多的意义承载,或做过多的策略性思考,都可能面临远离人类本性和精神,让绘画死掉的险境。而在这方面,赵开坤显然是深悟出了绘画的某种真谛。     值得一提的是,赵开坤近年来所创作的江南园林及江南街景的系列作品,极具对原有江南图式的挑战和结构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完全排斥了作江南之景那种过度文雅的矜持和构图拘谨的程式,而凭其北方汉子血液中所流淌的豪放朴实的率直性情,用单纯的大笔触色块和自由流动的线条,输入进江南那种精致细腻的小家碧玉般的园林景色几江那种灵动而恬淡的生活场景中去,把粗犷与雅致、把泼撒与搓揉、自然而有微妙地加以设置组成了一个个有机的整体,气韵生动的再造了一个被赋予更多阅读快感和意蕴的全新的江南图景。而在此之前,很多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名家风景作品,就这样被一种没有任何策略的“思考的单纯”所跨越。     马尔库塞说:“只有当形象活生生地驳斥了既定程序时,艺术才能说出自己的语言。”赵开坤的作品在这里恰好地印证了马尔库塞的这一论断。     当然,赵开坤的作品虽对当下流行的各色风景,静物等绘画图样,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有着全新的拓展和递进,但这些作品还未能达到或成为那种一览众山、独树一帜、引领风骚的具有强烈个性震撼和影响悠远的顶峰之境或顶峰之作。在我看来还有一段距离要走,这距离或许远、或许近、这全然要取决于画家自身的造化了。不过这都是笔者的主观臆断,且不足以此为凭的。这里能够确认的是,赵开坤在其作品中对“道理与谬误,合理与非理”分寸的机敏把握,对色彩与线条老道而自如驾驭,尤其是在作品中对那种不可言及又不可抑制的诗性激情的张显与领悟,均验证了他是一位富于才华,心境单纯且具有智慧的画家类型。而出自这类画家之手的作品,是值得我们的眼球在那上面做良久栖息的。